在二战历史中,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效果斐然。但是比起苏联的伊尔2攻击机,却是差了不止一筹。这种被斯大林称之为对于苏联红军就与空气和面包一样,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对于苏联人而言,这种攻击机往往象征着死亡,和一整队坦克的毁灭。德军无不害怕这种攻击机,将其称之为“黑死神”。那么这种攻击机,到底性能如何呢?
一、Tskb-55攻击机的开发
在1938年,苏联中央设计局的谢尔盖·伊留申领导的部门开始致力于,研发一种被称之为“Tskb-55”的新机型。而苏联军方给出的名称是Bsh-2型,意思是“装甲对地攻击机”。是的,苏联的思维很清奇,意思就是想要弄出一个飞在天上的坦克。这一点对于苏联人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梦想,因为他们已经不止一次把坦克从天上扔下去,甚至是扔下去在水面上打水漂了。至于坦克打水漂的结果嘛,反正算是成功了一次,但至于坦克落地能不能用,鬼才知道呢。
而这种攻击机的设计指标,是单引擎、双座、引擎和乘员的合计重量不能大于700公斤,飞机整体重量也不能过高。按说这规定属于扯淡,啥引擎和飞行员加到一起不超过700公斤,怕不是飞机飞到天上飞不了多久?而且还不能太重?等着解体呢?好在斯大林的老朋友,航空工业总监,兼克格勃的大头领贝利亚同志思路与众不同。他要求飞机必须装有4到7毫米厚的合金钢装甲板,后来这个装甲板追加到了12毫米。
至于飞机的机身,苏联有的是合格的硬木,所以机身将采用硬木和金属混合制造。机翼计划是全金属结构,因为机翼要承受气流和高速,如果不够结实,肯定会四分五裂。而且机身则全由木头制造而成,反正只是要个机身,结实耐用就行。引擎则为米库林AM-35型,马力为1350马力,这种引擎动力十分强劲,在试验机上飞出了高达422公里的时速。
而武器上,则准备了4挺7.62毫米ShKAS机枪,另外在座舱后部还有一挺机枪,防止有敌人钻到攻击机的身后来。而飞机本身也可以携带4枚100公斤的炸弹,或者说挂上两枚250公斤航弹。如果要往下扔的话,估计能把人炸个半死不活的。
不过这种飞机的开发可不是多顺利,因为飞机的焊接有问题,装甲板屡屡焊接失误,甚至是出现了不断增重的趋势。到了1940年春季,TsKB-55攻击机终于完成了飞行试验。然而此时重达4.7吨的飞机,根本不是那个引擎能带起来的,毕竟那是个为了高空飞行的引擎,装在低空飞行的攻击机上肯定表现不佳。如此一看,这种攻击机,似乎是开发不出来了。伊留申搞不好,就要被送到西伯利亚的监狱设计局去了。
二、伊尔2攻击机
好运气的是,苏联的老大,大胡子斯大林这时候终于发话了。要求伊留申把TsKB-55攻击机由双座低空攻击机,改为一款由高空对敌人发起攻击的轰炸机。不过原定是有后座机枪的,不过苏联空军宣称会有战斗机保护,不需要机枪的宣传口号下,后座机枪就被取消了。伊留申对此真是感动无比,因为他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可是因为空军压力,又不能转变研发方向。现在斯大林发了话,他终于可以避免去监狱设计局度假的命运了。
而TsKB-55攻击机的改进也十分简单,本质上就是把TsKB-55攻击机,变成了TsKB-57攻击机。改进包括:机翼位置变换了一下,改为了下单翼硬壳式布局。起落架也改为了更为方便的后三点布局,同时对机身长度也做了一定改进。同时攻击机也从双座改为了单座。而飞机的引擎也从原来的AM-35引擎变成了AM-38引擎,马力从1350马力提升到了1550马力。这一改动导致飞机的油箱必须扩大,重量也进一步上升。不过相比于过去的TsKB-55攻击机,它的航速仍旧会进一步增加。
而改进出来的TsKB-57攻击机,其实就是伊尔-2攻击机的原型机。座舱上装有厚达57毫米的防弹玻璃,能够有效抵挡敌人的机枪弹,防止飞行员被敌人直接打死。火力上也做了大幅度提升,将原本的四挺7.62毫米ShKAS航空机枪做了替换,拆掉了其中两挺机枪,并换上了两门20毫米口径的ShVAK机炮。这等火力在当时属于非常恐怖的存在,完全可以轻松摧毁任何对手。但即便如此,这种火力仍旧让苏联人不满意,思来想去后,又在飞机的机翼上加装了八枚RS-82火箭弹。苏联人火力制胜的传统策略,即便是在飞机上,也是没有改变的。
不过飞机后座的机枪,此时其实是被卸掉了。原因没有其它,当时很多人认为飞机后座的机枪塔用途不大,基本上是浪费空间的设计。所以很不幸的,机枪最后被拆掉了,后座也没了。至于拆掉机枪塔的结果,那就要后面再说了。而原型机本身则在1941年5月完成了所有飞行测试,并被苏联命名为伊尔2型攻击机。
三、战火中的黑死神
不过尽管飞行测试是在1941年5月,但实际上因为苏联军阀太喜欢这种攻击机,所以在测试完成前,伊尔2的量产型已经在1941年3月10日出厂了。不过此时德国方面已经悄然逼近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夕,这些伊尔2的产量还不是特别高,只有250架左右。所以伊尔2是否真的能在战争里发挥作用,还是个实际问题。
在战争爆发初期,伊尔2攻击机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好。当时以当时第一个装备伊尔2攻击机的苏联空军第4对地航空攻击团为例子。因为他们以前都是开波利卡波夫的双翼机的,现在突然换成单翼攻击机,难免会不适应。何况新武器通常都有一大堆故障问题,再加上德国的闪击非常成功,以至于许多伊尔2攻击机上天后,只能面对铺天盖地的德国飞机。因此伊尔2攻击机不仅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反而被德军打死一片。
但是要说伊尔2攻击机对德国人没有震撼,那也是不现实的。尽管这东西机动性差,而且没有后座机枪。可是德国飞行员架不住这厮耐打啊。一方面是其装甲坚固,德国人要打上半天才能打掉它。另一方面,就算他们把这飞机打的千疮百孔,伊尔2攻击机往往也能打光火箭弹,然后晃晃悠悠的飞回基地去。搞得打光弹药的德国飞行员只能在座舱里大骂苏联人和德国空军高层,因为他们只给德国飞机装很差的机枪机炮。至于讨人厌的伊尔2攻击机,则被他们称呼为“空中水泥”一样耐打。
而相比之下,德国地面部队看着这些飞在天上的伊尔2攻击机,内心就更是悲愤和恐惧。因为这些伊尔2攻击机带着火箭弹来的,其装备的RS-82火箭弹可以击穿50毫米的装甲,而后续换装的RS-132型火箭弹,穿甲深度更是达到了70毫米。尽管这些火箭弹命中率极低,但是如果打实在了?那估计没有任何坦克的顶部装甲能经得起这玩意。所以德国装甲部队尤其痛恨伊尔2攻击机,纷纷将其成为“黑死神”。
而苏联方面也很快意识到了伊尔2的作用,并开始着手改进伊尔2。首先加装的就是后座机枪,用来打击那些从后部而来德国战斗机,同时机炮也换成了23毫米机炮,这个型号就被称之为伊尔2M。不过因为机枪手没有装甲保护,所以德国飞行员开始优先射杀机枪手。气不过的苏联人干脆也给机枪手上了一圈装甲,并将引擎改进为了AM-38F引擎,不仅能让它承受起加厚的装甲,还能飞的更快,挂载更多的弹药。于是这种被称为伊尔2M3的型号,就成了德国人新的噩梦。
虽然说因为后座机枪开口过大,以至于机枪手还是有很高几率被打死。但是机枪手此时的生还率可是大大增加,因为他的两侧和头顶已经有了足够的保护,德国飞行员已经不是那么容易打死机枪手了。相反,因为伊尔2攻击机过于坚固,因此非常不容易将其击落。如果德国人和伊尔2纠缠太久,那么反倒有可能被伊尔2的机枪手就地打死。在死了一地的飞行员之后,德国人再也不敢去咬伊尔2的尾了,改为从飞机底部用机炮打击发动机舱,或是从顶部用机炮攻击飞行员头顶的装甲了。但这样的效率嘛,可想而知不是特别好。
至于伊尔2,他的生产数量越来越多。仅仅在1943年一年就生产了各型伊尔2高达11200架,相当于伊尔2的三分之一的产量。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斯大林在1941年10月,伊尔2的生产厂第18厂在新的场地生产效率极差,斯大林听说过,紧急发电报询问:“伊尔2对于红军就与面包和空气一样重要,迄今为止你们每天仅仅装配了1架伊尔2攻击机,这是非常愚蠢的,我命令你们立刻加快生产。”
结语
如果算上伊尔2的后继机型伊尔10系列,那么产量是非常巨大。在这场战争里,这些攻击机成功的遏制了德国的进攻。在苏军最为艰苦的时代,伊尔2攻击机扼住了德国人的攻势,并在随后的反击中,从空中为德国人带来了死亡。
参考文献:《兵器百科全书》
《图解世界军用飞机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7BiGW8BMH2_cNUgP4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