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一刻来临,我们真的能够放手吗 | 请您评评理·协和八

2020-07-21   协和八PUMC08

原标题:当那一刻来临,我们真的能够放手吗 | 请您评评理·协和八

本期关键词

生命质量评估;放弃治疗;

案例呈现

王先生今年43岁,因突发脑溢血入院,CT显示脑干出血20ml,行急诊开颅减压手术后入ICU。外科团队的积极治疗虽然保住了患者的生命,但手术后患者的意识未能恢复,无自主呼吸,需依靠呼吸机来维持。

随后的一周中,对患者进行了退热、利尿、抗菌、降压等对症治疗,CT显示脑干淤血逐渐吸收,但患者的意识、自主呼吸情况依然无改善,又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异常,最大剂量降压药也无法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

王先生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均未成年,家中经济压力大,需长年偿还房贷,但妻子觉得王先生还这么年轻、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父亲,不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寄希望于积极的治疗能使患者恢复意识。而主管医生认为,坚持积极治疗对患者收益不大,使其恢复意识的可能性极低,而且目前该家庭已经债台高筑,医生不忍见这整个家庭被拆散、拖垮,因而向家属强烈建议放弃治疗。

你认为医疗团队应如何行动?

案例来源:协和医大八年制博士生 纸

小编导读

“放弃治疗,这话由谁来说”

——Dr.X 外科医生的日常 【知乎】

可以说,医院是世界上最让人纠结的地方。它不像在军队或学校里,有人告诉你该如何去做;不像在工作或学习时,失败了总有退路。医院一方面给人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让人不得不直面最痛苦的选择。

在知乎有一篇文章名为“ 放弃治疗,这话由谁来说?”,分享了一个病例:一位高龄的肿瘤患者,已经发生全身多处转移,从医学专业角度而言已经给他判了 “死刑”。不过即便是在医疗团队向儿女解释后,还是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不治或许就会摊上 “不孝”的骂名,而治疗又会面临着家庭无法承受的医疗费,只为换取甚微的希望。按作者所言——

无论是花光积蓄还是背上骂名,在中国,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这个例子与本案例的出发点或许不同,但归根结底是同一类问题,或许理智里都清楚应该放弃治疗,但不论出何原因,这个口是断然不能张开的。

我们感慨于他们夫妻情深,惋惜于丈夫英年危病,或许也会自然认为 放弃一切为对方付出才是对得起结婚誓言做法。

不过生活都是自己,如果有一天在饭后闲聊时,当初用道德标尺丈量这对夫妻的人,听到他们揭不开锅,也许妻子不堪生活的重担最终选择放弃时,也只是会唏嘘几句:

诶,想当初...人生实难...

当这个事情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会尊重选择坚持的勇敢的人,不过含着泪不舍地选择放手的人是否也应当得到祝福呢?如果选择放手,这话该由谁来讲,家属,还是医生?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源于网络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自己的精彩点评~

并请期待本周日-热议评述

编辑:如日中天

案例: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张

审核: 粉条儿菜、燕白黄瓜、覆萝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