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往事:拜老教师为师

2020-01-07   最忆是巢州

作者:朱儒奎

一、 学习怎样教好书

我是60年7月份回到母校。第一年,学校要我跟随汤家烈老师,教高一物理。当时高一一共6个班,汤老师教4个班;我教两个班,另外代汤老师批改两个班的作业。汤老师的进度比我稍快,他上的每一课时我都去听,并且做详细的听课笔记。汤老师教过我初中和高二物理,他讲课形象生动,很有激情;幽默的语言经常引起哄堂大笑。他的讲课风格对我有很深的影响。他还告诉我:有位戏剧家教导他的弟子“熟能生巧”。我们讲课和演戏一样,要像吃透剧本一样地吃透教材,备好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写好备课笔记。上课前,要默讲几遍,考虑好板书和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因为对教材吃透了,也熟透了,所以在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上课前默讲的习惯,我一直坚持到我离开课堂。

当年的我


我刚上课时,才19岁,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甚至有的学生和我差不多大。我经常穿着在地质队工作的二哥淘汰下来的衣服,裤子的膝盖和臀部都有大布丁。有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有俩位同志到我们学校听课,学校安排他们听我的习题课。我上课时,管教学的王彦舟校长在教室外听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我一点不紧张,口齿清楚,学生听课情绪很好。他放心地离开了。

工作后的第二年,学校把我调到高三年级组,帮助张崇琪老师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张老师上的每课时我都去认真地听,做详细的笔记;并且和张老师一起准备实验;晚上辅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问。为了做好工作,我认真钻研了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的整套的高中物理教学参考书。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较为系统深刻地掌握了高中物理教材。张老师讲课言简意赅,逻辑性强,总是一环套一环。通过听课,我深入体会张老师讲课的特点。后来我自己上课时,吸取汤、张俩位老师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

62年暑假,学校对下一学年度的工作安排是:张老师仍然教高三物理,我继续做他的助教。我对学校领导说:如果你们放心的话,请让我走上高三物理的讲台。虽然有压力,但能鞭策我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由此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后来学校同意了我的意见,让我教两个班的物理课。其中一个班是医农班,另一个是文史班。第一次在医农班上课,是在阶梯教室。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坐在最后一排,他们用怀疑的眼光注视着我。我丝毫没有胆怯,充满自信地上课。由于我课讲得清楚,又充满着激情,很快地得到学生的认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后来成为我的要好的朋友。高考时,这个医农班的物理科的成绩比较好,学校领导和同学们都很满意。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成绩的取得,花费了我的许多时间和精力。由于用脑过度,我吃不下饭,吃饭时,总是打呃,想吐。

63-64学年度学校安排我跨头教初二、初三物理,并且兼任初二班主任。当时学校初二只有一个班,除了少数同学外,其余都是留级生。这个班在初一的时候,因为纪律太坏,老师无法上课,班主任束手无策。我向学校打了一份报告,认为我无法接受这个任务。我提出:要么我跨头代课,但是不兼任班主任;要么代初二课,并且兼任班主任。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学校最后决定:我代初三课,兼任初二班主任。这是一个奇怪的决定,因为我担任了不代课班的班主任。我只好接受了这个任务。当时教初三物理的还有一位刚分配到我们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学校要求我带好这位新教师。


这是我第一次没有老教师的带领独当一面去上课,而且还要带一位新教师。因为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我通过一面学习,一面实践,已经初步掌握了教学的规律,所以这一次顺利完成了领导交给我的教学任务。我们学校是省重点中学,对教师的要求很严格,教师的调动很频繁。这几年分别从安大和皖南大学物理系分配来俩位毕业生,前者上课软绵绵的,学生打瞌睡。学校要他和我教同一节课,让听课的老师比较。后来他让我比下去了,不久就调出去了。另位老师上课倒是很有精神,但是杂乱无章,学生听到最后不知他说了些什么,最后也被调出。我们学校从58、59两届毕业生中一共留下7位同学当老师,后来过了3、4年,只剩下我和方厚庄,其余都调出去了,可见竞争很激烈。

二、学习做好班主任

开始工作的一年,我做老班主任的助手,称之为副班主任。学老班主任怎样管理班级,怎样开班会、找学生谈话、家访?怎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怎样转化后进生?


我和方厚庄同学


第二年,在我担任高三助教时,因为医农班学生太多,所以分出来一个32人的高三(五)班,要我担任班主任。这是我开始独立当班主任,所以非常仔细、小心。我有个班主任笔记。每次家访、找学生谈话和开班会,我都记下来。学生有微小的进步或者退步,我也都记录在案。这个班的学生在高考时取得优良成绩,全班32人都被录取(有一人录取到安医大,因为色弱,被退回)。

第四年,我担任留级生班主任,那可是一块硬骨头。要搞好班级,首先要转变班上不守纪律,不愿学习,又有影响力的学生。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这些学生看成一无是处,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选择了唐福华。他是一位公社书记的孩子,从小被娇惯。他虽然成绩差,但是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他能指挥一些学生作恶作剧,让你的课上不下去。我发现他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是有工作能力,上进心并没有泯灭。当时学校评选“五好寝室”,我就提议他做寝室室长,帮助他制定了寝室的规章制度。学生们很听他的话,我们的寝室在他的领导下,不但做到了窗明几净,而且严格遵守纪律,被评上学校的“五好寝室”。这件事对唐福华触动很大,从此他能较严格的要求自己,各方面都有进步。中学毕业后,他参了军,转业前已经是营教导员了。还有位同学郑世木,平时好讲,上课时,喜欢接老师的下话,经常引起哄堂大笑,让老师无法上课。他成绩不好,但是我发现他喜欢画画,美术字写得很漂亮。每次班上出版墙报时,我就把抄写的任务交给他。老师信任他,他非常高兴。每期墙报,经他抄写和装饰,很能吸引人。

为了让授课老师也参加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小组。他们参加小组的会议和其他活动,帮助我找后进生谈心,鼓励他们上进。众人拾柴火焰高,授课老师分担了我的部分工作,使越来越多的后进生得到转变。我还注意挖掘班级里蕴藏的丰富的教育材料。张占江的父亲是老八路,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我们就请他到班上来,给大家讲抗战时军民团结打鬼子的生动实例,大家很受感动。胡冰洁的母亲从小苦大仇深,但现在生活美满。我们请她到班上来忆苦思甜,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要奋发图强,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我还注意开展班上的文体活动。64年春天我带领全班同学到城郊紫薇洞郊游,并组织登山比赛,看哪一个组先把红旗插到山顶。我第一次学着用借来的照相机拍摄了许多张活动的照片。同学们满头大汗,非常高兴。为了迎接学校的文艺晚会,女同学们自编舞蹈,在晚会上受到师生的好评。

这个留级生班,经过我一年的带领,改变了面貌,进步很快。当他们升入初三时,我因为工作的调动,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们。


到一中工作已经四年了,在这四年里,在老教师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丰硕的成果,受到领导和师生的肯定:60年,我被评为“大战三秋”劳动模范;6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63年又被评为“五好班主任”,当时学校只评了俩名“五好班主任”。正当我意气风发,准备继续努力的时候,厄运降临,我的生活又走入另外一个我未知的路。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