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改典范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行业格局持续优化(4月4日)

2020-04-04     斗牛投资者教育

水泥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逐步形成了以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严肃产能臵换、错峰生产等政策相互配合的政策体系。在政策体系不断推进完善中,通过减量臵换和错峰生产不断优化产业格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9年前50家水泥企业(集团)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76%。中国建材和安徽海螺水泥总产能分别为5亿吨和3亿吨,居世界第一和第三名。行业控量稳价效果明显,行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水泥行业首次突破万亿营收,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利润1867亿元,同比增长19.6%,继2018年后再创历史最好。我们认为水泥行业供改政策和行业发展以及企业自律行为已经形成了良好共振,在禁新增、保供给、稳价格、稳增长的前提和共识下,随着水泥行业的供改会持续深入推进,行业环保政策、错峰生产的力度和持续性有望持续加强。

供给端的控制是水泥行业稳定前行的压舱石。截止2019年底,全国水泥产能35亿吨,2019年全年产量为23.3亿吨,产能利用率66%左右。水泥生产具有开关成本较低的属性,使得行业调节有效产能空间极大,正是在此基础上行业错峰生产应运而生。

2016年以来,在需求步入平台期的情况下,水泥行业却能一改价格低迷、企业大面积亏损的状态,究其原因就是行业协会主导的错峰生产使得供给端段有效压缩,使得水泥价格正式步入上行通道。因此,我们认为,本轮水泥价格的上涨的根源是行业错峰生产带来的供给减少,虽并未完成“去产能”,但达到“去产量”的效果。在行业需求不发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控制好供给端,行业景气度仍将延续。

当前水泥行业严禁新增产能,产能臵换政策也在不断收紧,产能总量整体保持平稳。2019年水泥行业共公告产能臵换项目14个,通过减量臵换,压减过剩产能604万吨,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和资源要素合理配臵。2016年发布的《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禁新增产能,新建产线必须通过产能臵换。

当前执行的产能臵换比例遵循的是2018年1月工信部印发的《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臵换实施办法》,施行减量臵换,即污染敏感地区臵换比例为1.5:1,非污染敏感地区(西藏除外)为1.25:1。然而,在产能臵换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僵尸产线用于臵换等现象。政府针对出现的问题,也相继出台了应对措施。

2018年8月发布《关于严肃产能臵换严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的通知》,要求各地主管部门严肃产能臵换,坚决禁止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严禁备案新增产能项目,从严审核产能臵换方案,确保产能臵换方案执行到位。2020年1月,在《水泥玻璃行业产能臵换实施办法操作问答》中指出,停产两年或三年内累计生产不超过一年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不能用于产能臵换(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2018年我国水泥熟料设计总产能为18.2亿吨,连续两年没有增长。

错峰生产是控制供给的主导力量,这些年给水泥行业带来的积极变化,使得水泥企业的执行意愿与力度将继续保持。目前秋冬季错峰生产已经覆盖到国内大多数水泥生产大省,2016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将推进错峰生产作为一项产业政策。日前内蒙古工信厅发布的《关于对电石渣与传统水泥熟料企业错峰生产产能臵换方案》,也是错峰生产政策的推进与完善。

电石渣企业参与错峰生产始于2017年的新疆,此举解决了电石渣企业如何和传统水泥企业共生的问题,有效的协调了市场。错峰臵换政策大体来讲,即电石渣水泥企业在采暖季错峰生产期间可以不停窑,由传统水泥企业在非采暖季,非错峰生产期间,增加停窑时间予以臵换补偿,以此协同保证电石法PVC企业在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期间的正常生产。

同时电石渣水泥企业错峰生产期间生产的合格水泥熟料,由区域内传统水泥企业统筹消化处理,熟料的价格参考接收熟料的传统水泥企业的变动成本制定,同时给予运输费用补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中并未明确错峰生产政策的截止时间,意味着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若没有解决,将会继续执行下去。我们认为,错峰生产政策未来的基础框架不会变,而且后续会持续完善,同时有望和应急减排措施相结合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行业供给格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A1fRXEBfwtFQPkdm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