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大伙一般回想一下有点印象的日本传统文化,不管是建筑、医学、文化、历史、政治几乎都脱不开中国的影子。
文化方面
1.文字
文化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语言文字,语言一般只要是人类基本那个国家部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日本的文字就和中国关联太深了,日本刚开始没有文字这个东西,直到第一批遣唐使在公元630年从日本出发前往大唐“取经”。
汉字这种东西自然就成为了日本的通用文字,在日本上层人士里面传播了。而总所周知汉字有楷书和草书之分(中国古代就有简体汉字了)后来的片假名来源于汉字楷、简体,平假名则来源于汉字草体。
2. 宗教
大伙现在都知道日本的神道教,而日本的神道教其实严格来说,真正明确了定位,从日本佛教里面分离开来的时间非常短,是从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才开始分离的,从算到现在100多的样子。
而日本的神道教吸收中国佛教的影响非常的深,而要说完全他本体诞生的内容,我想日本本身存在的原始的神灵崇拜,结合了许多中国佛教甚至儒家、道教的思想才形成了现在的神道教,其中佛教的思想影响不可谓不深。甚至佛教一度作为日本的国教,地位显赫之极,即使到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日本战国时期,都能看到那些佛教徒们俨然一副特权阶级的样子。
而日本当年遣唐使里面不少就是僧人,当时日本的僧人都视中国为佛教大成之地,学习和朝圣之所,当年一批批的日本僧人前往大唐,将大量的经书典籍雕像手抄复刻带回日本,尤其是鉴真东渡的故事,即使到今天也为人津津乐道。
3. 艺术
说起艺术,就不得不提一下诗歌了。日本最早的诗歌是《万叶集》他除了有许多日本本土风格的诗歌之外,还有更多的深受唐风影响的诗歌作品。
而这本作品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诗经》(我国周朝的一本诗歌集),在日本也是祖宗级别的存在,最近日本的年号令和,就是源自于此。
说起来,日本以前的用了千年的年号居然一直是从我国的历史典籍中定下的,比如“明治”一词就源自《易经·说卦传》里面的一句“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而今年的令和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采用本国典籍选出的年号。而选择《万叶集》也可见这本诗歌集的地位了。
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日本本身的名字以及自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呀,说起来日本以前不叫日本的,要交它倭国,你没有看错,日本改国号为日本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事情,当时也是通过我们大唐的外交认证的(武则天表示倭国一词不雅,所以同意日后改其为日本)。
还有日本天皇这个称呼,其实也是剽窃中国的,原来日本没有天皇这个称号,天皇这个称号的原有是唐高宗的一个称号,日本觉得不错也就拿去用了,而日本天皇在天皇之前的称号其实应该就大王,说真的浓浓的一股部落风味。
其他方面
日本的茶道对于隋唐茶道的保留程度可以说特别的高,尤其是日本茶道里面有很多研磨茶粉的内容,其实就来源于中国,在唐代人们喜欢将茶叶磨成粉在和其他调料一起煮,这种方法叫煎茶法。而将茶粉制成茶膏后再搅拌着喝,这种饮茶方法叫点茶法,源自宋代。
日本的茶道文化其实就是以唐宋的茶道文化为基底而发展起来的。
而日本的医学,现在我们看日本药店里面很多“汉方”,而这些汉方大伙日本的传统医学是啥东西心理有数了吧,和日本一样的还有朝鲜之类的儒家文化圈国家。日本早在576年就有医书典籍传入,而僧人传入的医书典籍算是最多的,尤其是鼎鼎有名的鉴真大师。
建筑方面,日本古都平安京又自称洛阳,而平城京则完全是仿造唐朝的长安修建的自称“小长安”。日本的住宅和寺庙古塔建筑亦多仿照中国古代的建筑而成。去过日本旅游的朋友对这点应该颇有认同。
所以说,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是个成功的国家,中华文明强于世界的时候,就向中华文明虚心学习,之后再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开始自己的本土化工作,从而一下子从一个落后的农业部落成为了先进的律令制国家。而明治维新的时候,有毫不犹豫的向西方学习,一下子,迈过了封建国家和近代国家的大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