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会翻看经典港片,我常看到网友发弹幕:哇!当时的艺人好卖力呀!是呀,当时的人都很强,而现在呢?人似乎在“反向进化”。
跨年演唱会郭富城三连唱,虽体力不比当年,但是真唱真跳,这份敬业永远不变,这是老牌艺人的习惯。
演员就要背好台词,歌手就要唱出声来。这是他们改不掉的习惯,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一步一步努力走上来。
他们那代人和我父母极其相似,就是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因为没有,所以想拥有;因为拥有,所以会珍惜。
我父母那代人穷呀!穷得要吃不上饭,省吃俭用才能把一个个孩子养大,节俭是他们的习惯,所以现在家里大扫除,他们什么都是好东西,什么都不舍得扔。
那时候的艺人也是如此,一个艺人出道是不容易的,要么有天赋,要么靠卖力。周星驰、张卫健等等,都是跑过无数龙套,演了多年配角,才熬出头的。
他们是当时的开创者,因为我们当时没有自己的好电影、好音乐,只能不断学习、创造。
他们成名的机会不容易,渠道也很少,所以一旦站上舞台,会非常珍惜、格外卖力。
我们是互联网时代:粉丝当道,流量为王。成名机会很多,安迪沃霍尔说:在未来,每个人都有15分钟成名的机会。我想现在已经实现。
借助不同平台,很多人一夜成名,我曾经谈过一夜成名很好,它赐给很多平凡人一个机会。但一夜成名之后你要怎么做是关键,成名后流量暴涨,很容易“来去匆匆”。
很多人火了之后无法权衡,借此机会狂接活动,忙不过来就敷衍,比如假唱呀、修音呀、找替身呀……
大家都知道:术业有专攻。
一位歌手火了,下部电影的主角很有可能是他,一秒跨界可还行。如果随便一位歌手就能演戏,那还要电影学院干什么。
顶级流量可以压制一切,就是你有流量,你所有不完美几乎都能被接纳,你可以实力差、表演不卖力,但你有流量,有人看就没办法。
大家都知道,真正突然一夜成名,多无存货。当你流量不再有优势,你喝口水都有罪。
鹿晗拍《上海堡垒》就是案例,电影播出后,谁也不在乎你是歌手还是演员,演得不好就是不待见,谈努力、跨界都十分苍白。
机会多了却不珍惜,舞台有了却不卖力。总之拥有容易了,也没那么珍惜了。
我希望大家致敬老艺人,鼓励年轻人。能留下来的都是经典,经典不光用来传承,学习完还要创新,创新是年轻人最应该做的。
不应该要求老艺人一把年纪还总能惊喜满满,毕竟脑力、体力有限。就像你不能要求乔丹现在打球依旧拿MVP,也不能要求周杰伦一年一张专辑依旧火得一塌糊涂。
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还在成长,我们需要多鼓励他们。当年的老艺人不也是从小鲜肉、小白菜慢慢走过来的吗。
年轻人取得成绩应该表扬,失败了、犯错了,批评的同时也应该给到鼓励,人都是慢慢成长的,不是你一满18岁就能像大人一样处理事情,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且要一步一个脚印。
金句总结: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