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内心世界很丰富。
刚参加《快乐男生》时,他也是个憨憨,不善交流。
粉丝们常说他不在意外界评价,一心做自己的音乐。
其实不是,他很在意外界评价,《快乐男生》时也想过退赛,与之就有关系。
现在他只是不在意负评价,因为在意也没用,讨厌你的人终究会讨厌你,甚至连可以了解你的机会都不给。
他对粉丝的评价很敏感,会为粉丝考虑,守护、回馈他们,十分用心准备演唱会,并且注重观看体验,做很多细节,让粉丝观看之余,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鬼才”这个称号,“才”先不说,但他真的“鬼”,就是这人很怪,有点“不正常”。
上学时,每次他进教室,老师会说“有一阵阴风过来”。是因为长时间在房间里写歌,乍一出来,没有精神,呆呆的、飘飘的,像魂儿一样。
他有点孤僻,想法独特,别人难以理解。
有一种孩子平时不出门,不与人交流,天天鼓捣自己的小玩意,可以是画画、音乐,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们真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像很多人逢场作戏,故意表现自己多么爱音乐。
说他“有病”真不过分。看下他的音乐风格就很明显。
先看他的演唱,经常会有难以理解的东西出现。
夸张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看上去有很多表演痕迹。
正常歌手,绝对不这样。
他的性格导致这种风格,而且相当敏感,就是不想与任何人一样。
可以想像下你被催婚,都会很敏感,在父母、亲朋好友眼中,你就是“病人”,到了年纪没对象,就是有病,不正常。
而你心里想,谁规定别人怎样,我也得怎样,就单着挺好呀,没事操心我干什么,我有想做的事,而且这件事远比结婚重要。
华晨宇就是这样的人,而且很偏执,就是要搞自己的音乐,就是要与众不同,要他与别人一样,相当难受。
再看《歌手》华晨宇的全部表现,你可以说他“所有歌都一个套路“。
但他绝对与其他人不同,尽管你不喜欢。
这两首歌争议比较大,很多网友欣赏不了,这很正常。
一个话唠无法理解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即便可以交流,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一个觉得对方太慢,一个觉得对方太烦。
华晨宇的歌,应该先不管好坏,先好好听一听,当然这对很多人来说很难,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去听。
这就是你的问题了,自己都没好好听过,就直接开始“点评”,往往太主观,而且都是错的。
华晨宇的歌,需要的不是喜欢,是听众愿意去理解的心,即使你不喜欢,不妨也听一下他在表达什么。
华晨宇对这两首歌这样解释:
跟着他的情绪走,可以发现,他的表达很准确,真的有这些东西的存在。
他的歌大概率只要想听,或者认真去听,就会喜欢,问题在于很多人不想去听。
其实绝大多数新事物、新技术出现,我们一开始都是抵制的。
然后慢慢了解,慢慢接受,去掉有害的,保留有利的,为人所用。
很多人吐槽甚至攻击他,这倒没什么,人红是非多,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吐槽之余,还是花点时间,好好听下作品,听过之后,发言就理性了。
你会清楚这是一种音乐风格,你不喜欢,有人喜欢,这很正常,你也不会在弹幕里浪费口舌。
有人压根就没完整听完,不可能听出什么来,还装作很懂,拿些看似很专业的理论来评论,这些人,在真正旁观人眼里看起来,真的像个……
他的名次走低,与风格有关。
他这种表达自己独特想法的歌,有可听性、欣赏性,但缺少“地气”。
只有你愿意进入他情绪里面,才能听出东西,大多数情况,很多人直接快进,根本不想去听。
不是他的歌多难理解,多高级,它的聆听难度在于华晨宇上来就把大门锁死了,别人进不来。
也就是现在的“华晨宇滤镜”,管你唱什么,只要是你就“拉黑”,就不给你票。
听他歌的一般都有前提,就是对音乐有很强的包容性,客观性,你不喜欢也愿意去好好听一下,这才是会听音乐的人,这样的人,他们不轻易主动评价,喜欢就听,不喜欢就滑走。
进入别人的情绪不容易,需要共情能力,倾听也不容易,尤其华晨宇这种个人风格突出的,所以他的歌曲评价经常走向极端,不喜欢直接开黑,喜欢的爱到发疯。
而且《神树》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情,引起负面情绪,自然拿不到票。
比如你在快餐店放舒缓音乐,那你肯定赚不到钱,客人点碗面条一吃一两个小时,那还玩什么。就应该放快节奏的音乐,让客人沉不住气,迅速吃完,然后迎接下一波客人。
《神树》、《降临》都不走票,而且第七期其他歌手表现很好,华晨宇这个名次不意外。
还有个原因是袁娅维提到的,他们是第二次来《歌手》,水平已经展示的七七八八,只能变化,做到不重复。
如果上一次华晨宇是优秀,那这次风格有变,很大概率不如上次,有进步也不会明显,一直给人惊喜,并且一直让人满意,谁也做不到。
不做变化更不行,如果再唱以前的风格,可能就被说“油腻”了。
反正任何综艺基本上都这个套路,看着弹幕,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大笑,嗯,就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