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有很多特产伴手礼,例如“一条根”、“贡糖”、“面线”等都颇富盛名,但最特别的非“炮弹钢刀”、“炮弹菜刀”莫属。
交战双方之一的火炮遗迹
“炮弹菜刀”源自50年前的一场战争,即1958年开始的金门炮战,在这场炮战最初时间,也是最激烈的44天中,解放军一共在这个岛上倾泄44万多发各型炮弹,平均每天一万多发,在之后的时间里也改为“单打双不打”,炮弹也从杀伤弹改为非杀伤弹,规模也改为小规模零星炮击,直到1979年才结束,而在这20年的时间里,据统计有接近100万枚炮弹落在金门。
被制成刀状的炮弹壳
而随着战争的迷雾和炮弹的烟雾散去,金门岛上的工匠用熟练的双手将致命的炮弹变成了著名的“金门菜刀”,试图用艺术的方式将这段战争的遗迹冲走,而这段历史也造就了“金门炮弹钢刀文化”的基础,据了解,制造炮弹的钢材质地极佳,锻烧后做成菜刀、农具等等后效果非常好,锋利又耐用,一位岛上的工匠曾说,当炮弹片被锤子锻打成型的时候,就好像这场战争历史的突然消失一样。
等待加工的炮弹壳
“炮弹菜刀”的生产过程包括切碎炮弹、冶炼、锤击、锻造以及打磨和抛光,据悉一枚152毫米的“宣传”炮弹的炮弹壳可以制造40至60把菜刀,这种炮弹壳也是过去金门岛上数量最多的,具备完整弹体的炮弹壳,也是最合适进行重锻的,岛上的工匠还开玩笑说,如果抛开战争和伤亡,这些炮弹壳都是礼物。
等待加工的炮弹壳
而如今在金门岛上,已经有数个刀具工厂,不仅是菜刀,还有农具、狩猎刀等等各种类型的刀具都有出售,也逐渐形成了金门一种特殊的“炮弹钢刀文化”,一直以来,时常有人闻名而来,他们对金门炮弹钢刀颇感兴趣,也有不少游客在听闻“炮弹菜刀”的历史渊源后,都会购买上几把水果刀或菜刀留作纪念。
工匠正在打磨炮弹壳
但是,总有饭吃得太饱,而且好奇心很重的网友,这不最近就有一位网友因为好奇心发问:“一枚152毫米炮弹壳可以制成40至60把菜刀,但是作了快50年了,炮弹壳什么时候会用完?”谁成想,该贴文一出随即掀起一场热议,有网友直言道:“金门作刀的朋友说炮弹早就用完了,现在都是噱头”、“其实很多菜刀都是外地的加工厂生产的,只是运到金门卖而已”、“炮弹钢材再好,经过几十年的是锈蚀,打出来的刀具质量也不会太好,经济上也划不来”。
工匠向游客展示制作工艺
好笑的是,有不少网友纷纷打趣笑说:“就跟石油一样,一直说50年用完,却永远用不完”、“种在土里会一直长出来,不用担心”、“那个是植物,你懂的,每年都会有收成”、“只有展示的刀具才是真的”、“知道什么是文创吗?就是编故事加价卖”。
炮弹壳制作成型的刀片
当然,网友们的评论也只是猜测或打趣而已,对“炮弹菜刀”的背后的历史渊源还是需要保持一种敬意,毕竟战争是非常残酷和血腥的。
本文资料和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由作者整理发出,如有不严谨之处或侵权行为,请联系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