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从来都不是爱。
人们常说,这世界上,只有狠心的子女,没有狠心的爸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只会嫌自己给的少,从来不会说爱孩子爱的太多。
古人说:爱之深,责之切。
因为太过于爱孩子,有时候就容易把握不住度,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会上手打孩子。
朋友家的孩子很调皮,很贪玩,有时候好好说话,孩子都不听,就会下手打孩子,把孩子打的上气不接下气的。
每次打完孩子,朋友会跟心疼,孩子哭她也哭,比自己被打还难受。
但是下次孩子犯错的时候,朋友还是会下手打孩子,她也知道打孩子不对,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在那了,就还是会故伎重施。
其实有不少这样的父母,在气头的时候,没控制好自己就对孩子动粗,可是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是很心疼,不该打孩子,并且心里暗暗的说,不再打孩子,可下次依旧还会打。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爸爸妈妈?打完孩子很心疼,可下次还会打的真实原因很扎心。
其实总是重复那些让自己后悔的行为,往往有很深的心理因素。
很多人在真实场景中,很难运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只会用自己"体验过"的方法。
如果你从小因为"不听话"会被打、被骂,那么你真正体验过的是父母打骂这个行为。
这个行为方式已经刻印在你的记忆中很多年,每当父母打骂你一次,你就重复学习一次。
当你觉得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根本找不出任何应对方法,只能用你父母交给你的方式——先打你一顿,打到你听话。
如果你小时候因为不听话被打,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你的"痛苦记忆"被这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激活了
也许你的头脑中并没有清晰的出现这个画面,但"不听话就要挨打"这个场景,已经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
一旦你进到这样的场景里,潜意识就被激活了。在这个场景里你熟悉的角色只有两个——一个是被打的孩子,一个打孩子的爸爸或妈妈。
大脑本能地会选择那个让你"不痛苦"的角色,所以,你可能和你父母出现一模一样的行为——打孩子。
如果你每次冷静下来,都会后悔自己打了孩子,说明你已经走在了觉察之路上。
后悔是个很好的情绪,它在告诉你——下次不要再这么做了,这么做之后你会很难受,也许比被打的那个孩子还难受。
后悔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你继续某种行为。但是只有“后悔”这种情绪还不够,你还要思维配合上。
我建议父母能够在感觉孩子“不听话”而愤怒得想揍他们一顿时,转换一个思维方式——当你是孩子的时候,你希望妈妈怎么对你?
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的父母可能在他们认为你“不听话”的时候打过你、骂过你,但是你自己回忆一下,你真的只是想惹怒他们,才故意“不听话”的吗?
会不会在你那些“不听话”的行为下面,还隐藏着更多的东西?
心理学家认为:
如果一个人总是重复一件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心理伤害导致的。因为自己曾经被爸爸妈妈打过,知道打孩子会让孩子很受伤。
但是在孩子调皮捣蛋,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会打孩子,但是自己清楚的知道不可以打孩子。两种矛盾的心理交织在一起,打孩子后会很后悔。
打孩子给他带来的伤害
1、亲子关系疏离
如果有一个经常打自己的父母,和他们的关系怎么能好起来,只能是越来越差。月月的妈妈脾气不好,总是很暴躁,动不动都会打她,打完看到她身上的伤痕又跟她说对不起。
她很爱自己的妈妈,也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但是就是和妈妈亲近不起来。
妈妈的脾气太多变,不高兴就会打她,这让她特别没有安全感。
妈妈经常打孩子,也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
2、孩子对父母充满恐惧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女孩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爸爸妈妈都很疼爱弟弟,对她非打即骂,还说她是“赔钱货”。
长大之后,父母看到她的好,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
但是她每次见到自己的父母,心里就会打颤,害怕自己被打,父母一抬手,就觉得要打自己似的,对父母充满了恐惧。
心理学家有项研究表示:
如果小时候孩子不能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长大之后也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孩子对父母充满了恐惧,看到父母生气就吓得瑟瑟发抖,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父母有亲密关系,长大之后还是会活在被父母打的恐惧中,说不定还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3、跟父母反着干
兔子急了还咬人,孩子被父母管控的太厉害,会形成反弹。而且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你越打他,他就越要把事情做到底。
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可能会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你打他,他就到你。
更可怕的会是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或者年迈的父母。
其实每个孩子“不听话”行为的背后,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原因。极少有孩子是“为了不听话而不听话”,如果真有这样的孩子,那么他的心理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稍微冷静一点,去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或许有更多解决办法。
我这位小时候被打的朋友现在也是一个咨询师,她说:
其实我能理解我妈当时的反应,她正忙着洗一大堆的锅碗瓢盆,洗完碗之后还要洗一家人的衣服。
我爸那时在考职称,每天晚上吃完饭也要学习,没什么精力帮她分担家务。
那时衣服都手洗,洗完凉完估计都半夜了,我妈早上六点还要起床给一家人弄早餐,吃完又要赶去上班。
不过虽然我能理解,但如果我能让时光倒流,穿越回去附身在我妈身上,我还是很想她能暂时把水龙头关上,问我一句:为什么你想我亲你?
其实只要这一句,我就能把刚才所见和所想告诉她,我妈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我想,她可能会有点难为情地、尴尬地亲我一下吧。其实就这一下,我就满足了……
和我说完这件事,她也略微遗憾的说:时至今日我妈也不知道,这件事在我心里放了那么多年,我想她可能早就忘记了,而且我也不知从何提起。
只不过,当我女儿出现让我觉得“无理取闹”的情形时,我就会立即回到这个时候,然后问我女儿一个“为什么”,再加一句“你希望妈妈做些什么”,或者“你觉得妈妈怎么才能帮到你?”
你看,过去的痛苦并不必然制造另一个痛苦,它也能成为一种根深的领悟。
我很欣赏这位朋友地办法,她或许也不能准确解读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但她会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问孩子为什么,需要什么帮助,而不是一下子就跳到“指责”的位置上。
如果你能学会这种方法,你不仅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话”,你自己的童年创伤也会被修复。
- END -
互动专栏
打骂从来都不是爱,
打骂孩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只会让亲子关系更疏离。
孩子“不听话”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我们家长要试着去了解孩子的“需求”,
那些靠打孩子达成的目的,
只要耐心的沟通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