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清明养好生,一年不生病”?坚持6件事,健康一整年

2020-04-02     老胡说健康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天清地明,云淡风轻,是最美的季节之一。但是最近几天,门诊上咳喘的、流鼻血的、咽喉肿痛的、身上起各种红疹的现象却十分普遍。

为何清明前后身体易出现问题?

清明前后,气温变化大,风多,湿气仍旧未排出,再加上反季节的水果已经吃成了习惯,酸奶等冷饮天天不断,活动量又不足,湿气沉积,伴随着气温的升高,很多的病症渐渐凸显出来。

其实,清明不仅仅是陈旧疾病显现的季节,更是养生的重要节气,俗话说“清明养好生,一年不生病”!

为何说“清明养好生,一年不生病”?坚持6件事,健康一整年

早起一点

经历了“睡不醒的冬三月”,伴随着天气回暖,很多人出现了疲乏、恹恹欲睡,人们称之为“春困”。因为天气转暖,体表的毛细血管要“舒展筋骨”了,它需要更大的血流量,所以,脑组织能分配到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出现脑组织供氧不足,所以就出现了困倦、疲乏、想睡觉的现象。

建议:不要贪图睡懒觉,要早睡早起一点,迎着升起的春日暖阳,舒展筋骨,让阳气尽情生发,助力整个身体的“阳气上升”,才能吐故纳新,完成身体细胞的唤醒。

清心气

清明清明嘛,清了则明。清明节是心气易燥的季节,尤其要注意少动怒,少伤春,莫学林黛玉一样多愁善感,可以通过看看书,刷一部好看的电影,或者户外踏青、甚至是广场舞等活动来清净心气,去除所有的不快,让心胸豁达,然后回转头,笑对一切。

每周三次运动

中医说“动则升阳,静则养阴”,清明是阳气上升的季节,此时最为适合增加户外运动,尤其是那些在冬季手脚冰凉的亲们,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个养生的大好时节。花明柳绿,空气中都是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疗养会所。

一周3次以上,每次不少于40分钟的运动,每次练到微微出汗,就可以行气活血,通畅经络。这个季节适合爬山,如果可以的话,登顶望远,定能感觉到废气排出,甜甜的空气进入肺部,感觉整个身体的“任督二脉”立马被打通。

“好色”一点

好色,不要想歪歪,它指的是对蔬果的“好色”。清明时节,养肝正当时,在五色中绿色养肝,所以春天要多吃绿色蔬菜,特别叶菜,营养更丰富,含有的抗氧化营养素不仅能养肝护肝,还能延缓衰老。韭菜、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都是利于生发,有助于阳气提升的蔬菜。

“祛湿”务必要重视

自古以来“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前后雨多湿气重。加上任性的“倒春寒”,寒气迅速侵入原本慢慢张开的毛孔,特别容易发生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大家可以用生姜捣碎加一滴白酒、一滴醋,每晚睡前贴肚脐,20分钟去掉,即可暖经脉,祛湿气。

衣着宜“被发缓形”

清明宜“放”不宜“束”,“被发”指的是头发不要被约束,不妨把马尾辫松开,随其披散着的,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任其松散摊开,穿着宽松朴素的衣服。女士就不要紧身衣,塑形衣了。

中国养生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的传承加上现在医学知识的充盈,让我们的健康知识更加丰富,缺的就是行动!你有被言中 了吗?

今日不养生,明日养医生,科学养生才健康,喜欢此文,欢迎点赞或转发哦!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YF4PXEBrZ4kL1ViBB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