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洞察丨健身界独角兽陷入裁员风波,Keep还能Keep住吗?

2019-11-01     成功快车


在“程序员节”的这天里,许多Keep的程序员却丢掉了自己的工作。

“狼性”才能使Keep生存下去?

据媒体报道,10月24日,“具有社交属性的健身App”Keep开始了一轮大裁员,此次Keep裁员涉及人数或有两三百人。

据一位当天下午被裁掉的开发岗Keep员工称,被裁掉的两百多位员工里,多数是技术开发:“裁掉了一百多技术,但保留了一些运营”。

对此,Keep回应称,网上传的300人不是真实数据,此轮优化实际占800人的10-15%。

Keep方面对此轮优化给出官方解释: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效率就是生命”,优化人才结构提升组织效率是公司长期发展的管理必要项。Keep 目前在快速成长阶段,没验证通过的业务及时关掉,绩效差的进行优化,是合理的组织调整和优化现象。但我们会让每一位员工都获得合理补偿,好聚好散,也衷心感谢他们在Keep 的付出,希望他们未来一切顺利。

从业务上来说,课程、商城等能为Keep带来收入的部门受影响较少,而一些创新性质的用户产品则遭遇了比较严重的裁员。

上述被裁Keep员工告诉媒体,其所在部门leader在10月24日中午突然说“要撤了”,当时还以为是要换leader的意思。可随后,其所在小组六七个人相继被找去谈话,最后包括该Keep员工在内整个小组都被砍掉了。

另一位在裁员群里的前Keep员工也称,这次裁员以技术为主。

据悉,Keep在裁员前员工数大约为八百人,去年至今年早期经历了一波较大的人员扩张。

不过,Keep此次所给的裁员补偿“比较良心”。上述被裁开发岗员工入职Keep十个月左右,还不到一年,但拿到了两个月薪水的裁员补偿。

Keep因友好的企业文化在业内知名,员工福利、工作氛围、工作时长都广受好评,一度建立起了非常好的雇主品牌,创始人兼CEO王宁曾对此称,“把自己的员工当创业伙伴。”

但就在裁员前不久,Keep被裁开发员工称,“公司开始强制要求技术加班到晚上九点半”,包括此次裁员后剩下的人以后也都得加班。而作为对比,此前是10点左右上班,差不多七八点钟都能下班,基本没有过加班,从来不强制加班。那时,该员工就已有辞职之意。

但站在公司的角度,变得更加“狼性”的Keep或许才更能在融资环境恶劣、上市遥遥无期的时候生存下去。

Keep融资情况


Keep成立于2014年9月,王宁曾入选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名单。Keep的高光时刻也有很多,媒体反复讲的故事是,作为一款兼具健身和社交属性的产品,Keep从上线到收获100万粉丝只用了105天,而在第921天的时候,Keep称其用户过亿。因此,Keep一度是资本和行业的宠儿,王宁也是90后创业明星的代表。

2017年3月,苹果CEO蒂姆·库克在拜访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时也来到了Keep,王宁将一块印有数字“80000001”的瑜伽垫送给库克,意为库克是Keep的第80000001个用户。

Keep自2014年成立至今共完成6轮融资。2018年7月,Keep获得高盛领投,腾讯、纪源资本、晨兴资本、BAI等跟投的1.27亿美元D轮融资,此后Keep再没有公布过其他融资消息。


健身App为何很难赚钱?

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减肥、健身,几乎成了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相比于健身房的固定、高价与专业性,移动健身App可谓真正让健身变的无处不在。你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办公室,你可以是毫无经验的健身小白,也可以是多年的增肌老手,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完成健身的动作,追求健美的形体。

这也是移动健身App如此火爆的重要原因。除了Keep,目前市场上类似的健身App还有很多,如FitTime、火辣健身、咕咚、Feel、美特等等层出不穷,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仅有关跑步的健身App就有几十种,不可谓不火爆。

然而可以观察到的是,资本的入局大多集中在2018年之前,今年以来对于健身App的投资案例几乎十分鲜见,这其中或许有资本寒冬的原因,但这些运动健身App自身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正如此次Keep裁员事件引发的公众讨论,许多健身小白表示很难长期坚持使用Keep,“反正从下载到手机上之后我就再也没打开过,但是又不能卸载,它代表了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臆想,假装自己已经健了身”。

这种心态的用户,其实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些用户对于健身App来说,就成了很难转化的“伪流量”,当某些健身课程需要购买才能使用的时候,他们拒绝成为付费用户——“我才不会花钱买呢,我就反复看免费的初级课程咯”。

到目前为止,健身App的盈利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渠道:广告收入、电商平台收入、私教增值服务、开发线上线下赛事。而事实上,除了广告收入,其他三种盈利模式几乎算是形同虚设,几乎所有的健身App还是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于广告的容忍度不同,传统而单一的盈利方式也越来越无法适应用户的需求,这也是Keep试图拓展新的商业模式的原因。

此外,健身App虽然数量众多,训练内容却大同小异,各品牌相互竞争,又彼此模仿,导致内容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维系用户粘性也成为了一大挑战。

流量变现难、盈利模式难突破、内容同质化——这是如今摆在健身App面前的三座大山。或许只有先迈过了这几道坎,健身App才能看到IPO的曙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VLhN24BMH2_cNUgdnxV.html



















短命的绿洲

2019-09-05





造星?糟心

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