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张张照片,勾勒出国家发展的脉络、成就与辉煌;一个个镜头,讲述个人与家庭、家庭与国家共同发展的故事。“壮丽70年·瓯越新时代——温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于2019年9月30日至10月15日在温州大剧院西广场举行。
借此契机,温州日报全媒体推出《70年时光留影·看温州奋进》图片专题报道,展现温州70年发展成就。今天推出古城焕彩篇。
从“瓯江时代”迈向“东海时代”,
温州拉开了城市的框架,
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心城市的功能、品质和形象
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日渐显现,
一个集自然美、经济美、
城乡美、生活美、人文美
于一体的“五美”新温州呼之欲出。
小地图·大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温州城区面积是6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初达到10.3平方公里,
2018年温州建成区面积扩展至260.6平方公里,
70年间,
温州城“长大”了40多倍。
我们择取不同时期的
四张温州地图和几幅老照片,
串起一条时间轴,
告诉你温州城市的一段成长史。
1、20世纪五十年代
温州城历史悠久。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著名堪舆学家郭璞,以九山布列为支点,以山水斗城的空间格局,设置了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衙。
北宋温州太守杨蟠在他任职期间,根据坊巷所在的方位、走向以及地理环境划定为三十六坊巷并予以命名,1951年的温州市区街道参考图仍能看出排置均齐、架构坚密、名立义从,各有悠趣的三十六坊。此时的城区面积约在 6平方公里左右。
1951年的温州市区街道参考图
20世纪50年代的子城内钟楼
20世纪60年代的百里坊风貌 朱家兴 摄
2
20世纪八十年代
1988年的《温州市区交通图》显示,市区的框架已沿着瓯江向东、西、南三面延伸、拉大,尤其是东扩的步伐开始加大。
不过地图上的地标式建筑仍只有“东瓯大厦”“第一百货商店”“汽车西站”“鹿城饭店”等四座楼房。
1988年《温州市区交通图》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供图
1989年的人民西路,该路连接鹿城路,通向104国道 孙守庄 摄
1987年,拥挤的小南路 孙守庄 摄
3
至 2003年
进入21世纪,温州城市建设跨江面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填海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有了大片建设用地,大学城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瓯越大桥、七都大桥也列入规划。
2003年的温州市中心城区地图 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供图
龙湾二期围垦工程(瓯飞起步区)已完成海堤合拢,未来为我市增加约33平方公里土地
浙南产业集聚区金海湖全区新貌 江国荣 摄
2006年,半岛工程通车,温州从此从“瓯江时代”迈入“东海时代”
4
至 2018年
2019年8月5日,温州市政府正式公布了2018年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为 260.6平方公里,温州城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长大”了43倍多。在2010年~2018年近10年间,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约75.6平方公里。
2018年的温州市城区地图 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供图
中央绿轴公园,塘河沿线整治,温州市委市政府聚焦城市扮靓,打造出了一批温州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 管新民 摄
城市新区
20世纪80年代,
人民路改建工程
拉开了温州旧城改造的序幕;
2006年半岛工程通车,
开启了温州跨入“东海时代”的篇章。
不仅仅是温州城区,
各县 (市、区 )也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城,
勾勒出现代化城市的美丽轮廓。
夜幕下的白鹿城流光溢彩 严艳影 摄
龙湾城市中心区
瓯海新城 杨冰杰 航拍
俯瞰洞头新区 林加杰 航拍
乐清滨海新区——清和公园 郑剑佩 摄
瑞安市瑞祥新区 张于东 摄
永嘉县瓯北街道新貌 王少敏 摄
璀璨夜文成 金宏杰 摄
平阳县鳌江大龙耀盛世 陈亮 摄
泰顺新城 李永在 摄
苍南县城新区
龙港全景 池长峰 摄
精建精美
打造瓯江两岸沿线、
塘河两岸沿线、三垟湿地、
中央绿轴、历史文化街区等
“两线三片”五大亮丽城市名片,
是温州推进“精建精美”的重中之重,
助力城市破茧成蝶、转型发展。
经改造提升后的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
胜美尖山体灯光秀闪耀瓯江两岸 刘娜筱 摄
有“城市绿肺”之称的三垟湿地公园2018年国庆迎来开园纳客,今年再度提升颜值迎国庆 苏巧将 摄
夜幕下的滨江 CBD灯火璀璨
中央绿轴沿河两岸的建设如火如荼,公园景色越来越美 赵用 摄
温州深入实施“大建大美”“精建精美”,联动推进“两线三片”等重点区块建设,把宜居宜人作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 管新民 摄
更多原创深度爆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楼市温州”,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公众号:楼市温州(id:loushiwenzhou),戳文末扩展链接跳转原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