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大凉山百里彝区,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与当地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红军授予他一面“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1942年,小叶丹被反动派杀害,2009年小叶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今,刘伯承与小叶丹后代保持亲密往来。
冕宁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属横断山脉北东段牦牛山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冕宁是四川往来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著名的安宁河发源于境内。
彝海镇,位于冕宁县城以北38公里处,乡政府驻地海拔2080米,彝海属高山深水湖泊,景色迷人,凉爽幽静,犹如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熠熠生辉的蓝宝石。彝海旁的“彝海结盟”处,为革命圣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叶丹,1894年出生于冕宁县彝海镇。
1935年5月,由于受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阻挠红军继续北上,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与彝族果基支头人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刘伯承赠送给小叶丹一面绣有五角星、镰刀、锤子及“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字样的队旗,并当场写下委任状任命他为支队长。小叶丹带领。中央红军3万人马顺利走过彝区,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继续挥师北上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小叶丹在凉山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的红军果基支队,坚持与国民党斗争。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和随从在前往冕宁大桥镇赴宴时遭到被国民党收买的当地彝族罗洪部落的追杀和伏击,他在突围时被打死在冕宁大桥镇场外。
小叶丹牺牲前对家人说:“红军主张民主平等尊重我们,我牺牲后你们一定要找到刘伯承司令,把这面旗帜交给他”。
1950年春,小叶丹夫人把保存下来的“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献给政府。2014年,这面旗帜作为革命文物,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如今,小叶丹家族的人生活在北京、西昌和冕宁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元帅和夫人汪荣华派人来看望小叶丹亲属,刘伯承儿子刘太行等人也去看望小叶丹家人。小叶丹家族的多人被邀请去北京,受到刘太行等人的盛情款待。
从2011年开始,刘家与果基家两家与深圳一家发展基金会合作,以贫困大学生为切入点,启动了“彝海结盟善行传承”项目。截止2016年,共募集捐款106万元,资助了90余名大学生。
上世纪90年代,凉山彝族人民兴建了高20多米的“彝海结盟纪念碑”。
雕像上,刘伯承和小叶丹并肩站立,脸带笑容,高举酒碗,碑座背面刻着: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纪念红军长征过冕宁暨彝海结盟70周年时,当地政府修建了彝海结盟纪念馆,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馆名。
纪念馆建筑面积1630多平方米,采用独具彝族特色的羊蹄、牛头等色彩符号进行装饰,内设革命文物展厅、民族民俗展厅等。
革命文物展厅珍藏有一些彝海结盟时的珍贵文物,主要有国家一级文物红军第三集团军外出证章一件,国家三级文物红军封条、书、笔及红军入川后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用过的大刀等70余件。
2017年5月,冕宁县彝海结盟纪念馆被命名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