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品牌老化,很多人会想到品牌要向年轻人靠拢。但品牌老化只是拟人化的说法,和目标消费群体是否年轻没有必然的关系,只取决于你的品牌战略定位。
品牌老化更科学的解释可能是品牌失速,品牌在进入成熟期后,随着知名度和传播力度的提高,销量增速放缓甚至衰退,即高知名度,低增长率。
相应的,品牌年轻化意味着品牌激活,让品牌重新为产品赋能,为企业创造溢价,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之外的间接价值。
“
老化的品牌对企业来说,就好比我年轻时力能扛鼎,但现在举羽毛都像扛鼎(营销力度对销量增长的效果越来越差)。
老化的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就好比我知道你是好人,但就是不爱你,也不想和你发生点什么(品牌无法为消费者提供适宜的购买动机)。
”
解释这个问题,与其抽象议论,不如从物理的层面分析。你可以把产品销量比作一个水池,一端有流入口,负责拉新,另一端有流出口,负责留存。
这就形成了品牌老化(失速)的两个成因:
“
原有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改变了,品牌没有跟上他们新的购买动机——需要留存。
品牌没有为潜在消费者提供对应且充足的购买动机——需要拉新。
”
由于原有消费者新的购买动机不一定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一致,这时就产生了两种品牌激活的路径:
(1)原有消费者新的购买动机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一致
如果原有消费者新的购买动机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一致,那么品牌就可以采取统一的策略,一并解决。
小米手机向来以高性价比闻名。但是在高性价比的优势中存在固有的劣势,就是给人感觉很low,屌丝专用。
尤其在华为Mate系列打出侧翼战,逐步占领高端手机的市场后,小米的劣势愈加明显,手机销量一直下滑。
原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顾及身份形象,为了相同的购买动机,就会舍弃小米,尽管小米的高性价比的确吸引了他们。
因此,小米今年以收购和战略重组的方式,同时打出了小米、红米、黑鲨、美图四个品牌,以小米进攻中高端,红米维持低端,黑鲨和美图分别切入游戏和美颜两个细分市场,来分化和转移之前的劣势。
(2)原有消费者新的购买动机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不同
如果原有消费者新的购买动机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不同,那么品牌就不能采用统一的策略,而要“一国两制”。
比如同一品牌的电饭煲,对于未婚白领来说,可能需要强调快捷方便,而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可能需要强调保持大米原有的香味和营养。
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品类的需求会随年龄变化,品牌就只能接受不同年龄需求的自然过渡,聚焦于最符合定位的那类消费者。
90后在学生时代通常使用QQ,QQ拥有更多元、更开放的娱乐场景,比如QQ秀、QQ空间、腾讯游戏图标、QQ宠物等。
但在进入职场后,这类群体开始逐步转向微信,微信有更多实用的生活场景,比如工作群聊和各种支付功能。
本质上,这是从学生时代的娱乐性向职场时代的生活性过渡的结果。
我们希望一个品牌能长期占据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心智,也就是既能不断跟进原有消费者的需求(留存),又能为潜在消费者提供购买动机(拉新)。
但很多品类是不具备“鱼和熊掌兼得”的特点的,就像QQ和微信的用户年龄结构不可能重合一样。
你必须在确定品牌战略定位后,聚焦于最符合定位的那类消费者,放任那些因年龄增长而失去购买动机的消费群体,或引入新的品牌或产品来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