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银行理财行业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监管部门发文主要以资管新规和合规运营为主对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的监管细则进行补充和细化,银行理财步入严监管时代。
来自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3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理财产品81152款,较2018年减少12714款。其中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65722款,较2018年减少23368款;净值型理财产品15430款,较2018年增加10654款。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临近,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将进一步加速,预计净值型产品发行节奏还会有所加快。对于2020年的理财产品发展趋势,普益标准研究员余新月认为,2020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回升的可能性较小,大概率维持现有低位水平或继续小幅下行。
- 2019年净值型产品成主流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断增加。经过2018年的经验积累和系统完善后,2019年净值型产品的发行速度进一步加快。
普益标准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15433款,2019年下半年以来,单月发行量基本稳定在1500款以上。在收益上,截至2019年12月,银行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73%;公募基金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25%;券商资管型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39%。全年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最低,但波动最小,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产品收益更高,波动也更加明显。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起点为客户的投资“门槛”,投资起点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认购选择,以至于影响产品的融资规模。在净值型理财产品上,普惠类理财产品占据主流。净值型产品的投资起点主要在10万元以下,投资起点在5万元以下的普惠产品最多,有5056款,占比高达43.14%,其中有4940投资起点为1万元;投资起点均为5万元的产品有2378款,占比20.29%。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性银行凭借更强的综合实力和更好的声誉赢得了高净值客户的青睐,投资起点在1000万元以上的产品几乎全由全国性银行发行。股份行投资起点为100(含)—1000万元的产品发行占比远超其他类型银行。面向超高净值客户的投资起点在5000万元以上的60款产品中,有57款由国有行发行。
投资起点为30(含)—100万元的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70%,明显高于其他投资起点产品,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起点为30(含)—100万元的产品平均投资期限长达407天,而其他投资起点产品的平均投资期限均不足300天。
- 外币理财产品收益出现下滑
在外币理财产品的发行上,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封闭式净值型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款,开放式净值型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45款,占比较小。
从收益率上看,今年外币理财市场的收益具有较明显的平缓下滑趋势,统计期内12个月平均收益率为2.57%。2019年5月平均收益率最高,为2.81%,此后持续稳步下滑,2019年12月平均收益率达到最低,为2.17%,下跌超过64BP。
从不同币种类型上看,美元理财产品共发行1243款,发行数量占比高达89.30%,其次是英镑和澳元理财产品,占比分别为6.90%和3.66%,发行量最少的为港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上,美元和港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分别为2.78%和2.10%。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银行在2019年度处于领先地位,平均收益率达4.89%;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第二梯队,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04%和2.46%,国有控股行收益率水平相对较低,平均收益率仅为1.74%。
- 展望:银行理财迎来刚性兑付
随着银行理财转型的不断推进,传统老产品已逐步退出市场,取之而来的是净值型产品,银行理财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回归本源,做“真资管”。
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的监管格局下,银行理财亦积极调整发展理念与方向,完成从“刚兑”至“转型”的蜕变,未来,银行理财规模将告别无序扩张,净值型产品将进一步增加,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将持续增强,行业由“大资管”走向“真资管”。
余新月分析,2020年1月6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全面降准意在维护资金面的合理充裕,在宽松的流动性背景下,未来短期利率大概率维持低位水平;长端利率走势受经济基本面影响较大,若未来经济发展预期没有明显的利好信号,长端利率大幅回升概率较小。从底层资产收益情况看,2020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回升的可能性较小,大概率维持现有低位水平或继续小幅下行。
余新月提醒,2020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产品开始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这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投前要多研究,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投向、投资期限和风险等级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根据自身的财富基本情况、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匹配的产品。
- 投资理财建议
可关注理财子公司的产品
2019年是理财子公司行业的元年。截止2019年年底,已有34家银行设立(或申请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10家银行已开业,1家银行获批开业,6家银行获批筹建。
在产品发行上,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和农银理财共计发行196款产品,其中,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随风险等级增加而上升。工银理财的二级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最高为4.35%;建信理财的三级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最高为4.66%。
1元起投产品是理财子公司产品的一大亮点。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92款投资起点为1元的产品,占比高达58.23%。其次为投资起点为1万元的产品,共发行44款,占比27.84%。由于投资起点为1—5万(含)的产品平均投资期限为324天,而其他投资起点产品平均投资期限均在700天以上,因此平均业绩比较基准明显较低。
“目前,34家理财子公司已披露的合计注册资本为1445亿元,依据净资本和风险资本要求,或可撬动23万亿理财市场,预计2020年度理财子公司的开业数量或较今年翻番。”普益标准相关人士表示,理财子公司为资管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已成为市场的新生力量,同时监管政策对金融开放的鼓励,使得理财子公司得以吸引有实力的境外机构,将有利于引入国际资管行业的先进经验与发展体系体系,进一步丰富国内理财市场的产品与服务供给。
可尝试稳健型理财产品和QDII产品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统计,2018年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QDII理财产品52款,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行数量为275款,较2018年大幅增加223款,反映了市场对于汇率的稳定预期以及QDII产品的极大需求。
QDII产品是境内金融机构获得开办境外代客理财业务的牌照QDII后,推出的代客QDII产品,可以用人民币投资。
与此同时,2019年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上年减少28.17%,总发行量为1479款,平均收益率为2.57%,上涨约16BP。2019年,稳健型外币理财产品尽管整体发行量减少,但其上升的收益率水平能够较大程度满足持有外币的投资者的保值需求。
“和传统外汇理财产品相比,QDII理财产品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汇,委托银行进行境外投资在没有外汇的情况下也可以参与到国际市场中来。”普益标准分析师表示,相较于风险偏高的理财产品,稳健型外币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保障本金的情况下盈利,达到规避风险和保值增值的双重效果。对于未来有明确的外币需求的稳健型投资者,可以持有外汇,并择机购买外币稳健型理财产品,以获得更高收益率。
记者:马苗
编辑:冉光雯
审核:殷雷 吴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IP5iW8BMH2_cNUgSM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