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此2人各对决1次 诸葛亮皆输 直接导致《隆中对》规划落空

2019-07-18   说历史的女人

(说历史的女人——第860期)

东汉末年的乱世,因为三个人而逐步裂变为三家,一个是雄踞北方的曹操,一个是独占江东的孙策,再一个就是刘备。但是在这三人之中,论资本和实力,以刘备最弱。首先在个人资质方面,论文谋刘备不如曹操,论武功不如孙策。但刘备却能在乱世分三国一杯羹,确实了不起。一般而言,都会把刘备能独成一家鼎力三国之功归于诸葛亮,乃至诸葛亮的《隆中对》,但是我们去仔细分析刘备的崛起,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是要肯定诸葛亮的才干,尤其是诸葛亮的《隆中对》确实了不起,从天下大势,到个体情况,都分析得十分透彻。连刘备该如何起步,如何壮大,如何最终吞并天下都规划得十分完美。比如先以荆州为据点,次以益州为壮大之资本,再励精图治强国富民,在这样的过程中保持三足鼎立以待天下之变化,当然这个变化也主要指曹魏方面,一旦曹操去世或曹魏势力发生内讧等问题,则立即从荆州门户出大军,目的很明确,要么独吞曹魏,要么和孙吴瓜分曹魏。

曹魏灭,则天下两家,如同当年鲁肃的二分天下之情势。以后灭吴之事,虽是后话,但却有着某种规律,倘若蜀汉和东吴真的瓜分曹魏,那么东吴被蜀汉灭的几率会更高一些,因为历来多数情况下,都是北方势力灭了南方势力。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规划看起来很不错,而且可操作性也很强,毕竟还是比较符合当时的现实。可是刘备真的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规划走了吗?实际上并没有。因为在这中间有两个人,他们的作为是与诸葛亮《隆中对》规划背道而驰的。也可以说诸葛亮和此2人各对决1次,但结果诸葛亮皆输,这是直接导致《隆中对》规划落空的原因所在。

此二人,如果按照顺序来讲,第一个人乃是法正。

法正对于刘备而言,其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法正是刘备前后变化的一个分水岭。在法正之前,刘备的主要谋臣仍以诸葛亮最首,即便后来庞统加入,但诸葛亮的地位也并没有受到特别明显的影响。但是法正真正加入刘备之后,其情况就不同了。

法正在刘备入川前,就已经和刘备有所接触,也可以说法正是刘备入川的引荐人。但是这时候,法正尚属于刘璋。所以,刘备虽考虑其谋划,但是他真正听的还是庞统。可是等入川,得了益州之后,刘璋投降,法正就名正言顺成了刘备的人。

此时,刘备和法正的关系,犹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亲密无间,信任有加。法正是“外统都畿,内为谋主”(见《三国志·法正传》)。甚至法正违反法度,有人希望诸葛亮找刘备说说,诸葛亮也因刘备对法正的恩宠而拒绝了。可见法正在刘备身边,已经成了第一宠臣。法正和诸葛亮的分歧,应该在汉中。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汉中确实是非常重要之地,乃为益州的另一个大门。但是益州和汉中之地,绝非中原之地那么简单,此地乃高山之地,道路险峻,穿行十分困难,各处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关。故此,从一地到另一地,争夺绝非易事。这也是曹操为何攻下汉中就退兵的原因之一。

如果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方案,并未夺取此地之规划。即便到了益州,在曹操夺取汉中的时候,诸葛亮也未有如此建议。可见,在诸葛亮的规划里,那就是好好把荆州益州经营好。至少,在诸葛亮眼里,荆州是重于汉中的。

但是诸葛亮的规划,抵不过法正的献策。法正给刘备献策说,曹操得汉中而不进兵益州,是因为后方出现了问题,所以应趁对方刚占领,根基不稳,率兵攻取。刘备听其策,倾巢而出,男女齐上阵,结果倒是不错,拿下了汉中。

可是拿下汉中,也出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直接跟《隆中对》是相冲突的,可是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反对,或者说在史载中没有出现诸葛亮的反对意见呢?原因可能如前所说,刘备对法正之信任和依赖,乃至恩宠,已经到了十分任性的地步。诸葛亮之沉默是无奈,并非认同。

因为拿下汉中引发两个问题,那就是把《隆中对》的第一门户荆州变成了汉中,荆州虽然还是益州的门户,但却成了第二门户,而汉中却成了刘备认为的第一门户,这是法正为刘备所设计的蜀汉新局势。

在这论博弈中,诸葛亮输掉了。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法正给刘备带来的是眼前的、看得到的更实际的利益。而诸葛亮《隆中对》所设计的是一个长远的规划,更讲究实际利益的刘备怕是等不及的。故此,诸葛亮输给法正,实际是刘备自己的天平出现了问题。这也为刘备埋下了祸根。

此祸根便是刘备夺取汉中后引发的第二个问题,因为刘备占据汉中之后,引发了东吴孙权的不安,所以吴蜀联盟的牢固度出现了问题。孙权怕刘备坐大,派人讨要荆州(刘备所占据的荆州部分)。若不是曹操来夺汉中,刘备和东吴差点引发战争。

这是吴蜀方面第一次最严重的撕破脸,联盟出现问题,等于为荆州之祸埋下了伏笔。这些事情的根源,皆因刘备过于着急去抢夺汉中。若以诸葛亮《隆中对》之策,则是占据益州后,精心经营。但刘备没有经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刘备在最后的时光里,变成了一个好战分子。

第二个与诸葛亮产生对决的是关羽。原本,诸葛亮和关羽是一起镇守荆州的,这是刘备的根基。但后来因夺益州,急需兵力,刘备把诸葛亮等人调走,仅留关羽镇守,全盘负责军政等事务。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刘备和关羽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最牢固的,既是君臣,又如父子兄弟。因此,在蜀汉阵营,没有任何人能和关羽相比,更没有人能像关羽那样在刘备面前放肆地耍任性,即便张飞也不敢。比如刘备称汉中王后封赏各位,黄忠封为后将军,也惹得关羽极为不快,明目张胆地表示不接受,刘备还要派人安抚。再比如马超来投,也惹得关羽不爽,刘备又让诸葛亮写信安抚。

凡此种种,绝对不是一个臣子该有的作为,可是关羽就这么做了,故此,他的地位,在刘备心中,那也是不可动摇的。因此之因,导致诸葛亮不敢惹法正,同时也不敢惹关羽。

因此,当汉中之战爆发刚取得胜利后,关羽就耀武扬威地举荆州之兵倾巢而出,悍然发动了樊城之战。这与诸葛亮《隆中对》是相悖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时机不对,曹操尚在,曹魏尚是三国最强,丢一个小小的汉中,并不能撼动拥有广袤北方之地的强曹。

第二个方面是吴蜀联盟出现问题,荆州为三分之地,关羽悍然对曹开战,这是把蜀汉置于险地。当时关羽在对曹开战的同时,还收割东吴的麦子,等于是一下树立两个强敌,加之吴蜀联盟因汉中已经发生了裂隙。如此以来,裂隙更深,试问关羽是在放火自焚吗?

第三方面是诸葛亮《隆中对》说得清清楚楚,天下有变才行。而且天下有变的前提是,蜀汉经过发展,已经兵强马壮,而且吴蜀联盟如初,只好吴蜀联盟在利益上,仍然是一心对曹的。但关羽连出几个昏招,直接把《隆中对》的规划给修改了。结果,关羽死,荆州失。

结语:诸葛亮《隆中对》原本是一个完美的长远的规划,但被法正一个大招给篡改,把荆州益州相连的命运修改为益州和汉中相连。接着被关羽再放一个大招,不等天下有变,一边破坏联盟,一边发动战争,结果被盟友和敌人联手玩死。关羽死是小事,诸葛亮《隆中对》规划彻底成一纸空谈,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蜀汉早亡,也就成为必然。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