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考个好大学,将来出人头地。于是倾尽全家人的心血,千方百计为孩子的学习助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名目繁多的学习机,然而孩子无动于衷,一点儿也不知道珍惜,也是徒劳无功!
孔老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孩子及早地觉醒,才能让孩子为自己的兴趣而去努力。
自古以来,在某方面有所长、有所成的人,往往从小就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可以说是一个规律性现象。西汉著名司法官张汤,小时极喜做审案游戏。一次老鼠叼了家里一块肉,他抓住老鼠后不立即打死,而是煞有介事地进行审理判决。世界拳王阿里,从小就酷爱拳击运动。一次丢了一辆新自行车,哭着去找警察时,在体育馆看到拳击比赛,丢车的痛苦顿然消失,当即填了张拳击训练登记表。人们十分熟悉的“铁嘴”宋世雄,小时便是体育解说迷,每逢有球赛转播,他就抱着收音机边听边记,事后还对着墙壁背诵。文学家艺术家更是这样。一般说来,他们都是从小偏爱文艺,是对文艺的浓厚兴趣、强烈爱好促成他们走上文艺之路并获得成功的。
茅盾幼年最喜爱的功课是国文,一到作文时兴致就非常高,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课外,他贪婪地阅读古代诗文和各种各样的小说,这些因素对他走上文学道路都有积极的影响。挪威十九世纪著名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自幼酷爱音乐,六岁学习弹钢琴,十二岁练习作曲;少年时代经常跋山涉水到附近山村里听农民唱歌,看农民跳舞,记录舞曲,乐而忘返。上小学时老师让他写一篇作文,他竟作了一首乐曲的主题和变奏交上去,为此被开除,但这并未削弱他对音乐的迷恋。日本大画家雪舟,幼年酷爱学画,他在井山宝福寺当和尚时,常常因习画而忘了诵经,屡遭师傅责骂。一天他画画忘了早课,被师傅捆在一只木鱼上,他伤心地哭了一阵后,用脚趾把地上的泪痕画成一只老鼠,师傅很受感动,终于成全了他。
事情竟是如此的神奇!童年播下的爱好的种子,长成了硕果累累的事业之树,小时爆发的兴趣的火花,点燃了光照人间的生命之火。难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感叹说:
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父母要多带孩子去接触新鲜事物。了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带孩子去外面走一走,去见识未知的事物,引导孩子去探索神奇的充满吸引力的东西。多带孩子探索孩子不知道的奥秘,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家长的目光一定要长远,不要紧盯着那点考试成绩,就像《银河补习班》里的马皓文,带孩子去看航天展,给孩子幼小的心理播下兴趣的种子,长大了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其次,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
不能横加干涉,硬性要求孩子的兴趣爱好。要对孩子多一点包容,多一点耐心。现在的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多,思维天马行空,父母不能少见多怪,视为洪水猛兽,要刻意地给孩子讲一些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等之类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在某些领域有独特建树的名人趣事,创设出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氛围。
最后,父母要学会鼓励孩子。
大胆放手,允许孩子犯错,对什么事情只保持三分钟的热情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让孩子保持好奇心,对许多事情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父母有义务给孩子解答,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敷衍了事,甚至呵斥责骂。慢慢引导,正面激励,只要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会乐意为之去努力奋斗。挖掘出孩子的潜力,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孩子的学习就会像开了挂,坐火箭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