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错,让他尝尝“自作自受”的滋味!

2019-08-09     半支粉笔

对于小孩子的教育,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包庇纵容,尤其是老年人总是说“孩子还小,大了就懂事了!”。少数人则喜欢站在大人的角度去对待孩子,动辄打骂,眼睛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则是过于严厉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就得不偿失了。

这时候,不妨让孩子尝尝“自作自受”的滋味,用自然惩罚来教育孩子,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自然惩罚法则,就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尝一尝“自作自受”的滋味,强化痛苦体验,从而吸取教训,改正错误。例如,孩子不爱惜家里的东西,总是会弄坏一些东西,一次他把吃饭坐的椅子弄坏了,那么家长就不妨毫不留情地让他连续几天站着吃饭。简而言之,自然惩罚法则的关键就是让孩子感到受惩罚是自作自受,是应该受惩罚的。

比如小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中国人习惯于立刻扶起来,甚至宠溺地跺几脚,说导致孩子摔倒的罪魁祸首——地几句。而西方人习惯于冷眼旁观,孩子得不到帮助,就会自己爬起来,认识到摔跤是因为自己不小心,和地没有一点关系。再比如小孩子玩耍,不知道火炉子危险,我们总习惯提醒孩子远离火炉,敬而远之,而西方人则顺其自然,孩子摸了炉子,吃了苦头,就会记忆深刻,“吃一堑长一智”,其实,这些就是自然惩罚法则。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应该使他们(孩子)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如果他有冒失的行为,你只需要让他碰到一些有形的障碍或受到由他的行为本身产生的惩罚,就可以加以制止。”按照斯宾塞的说法,就是说,孩子犯了错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别人不去批评、惩罚,而是用孩子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必然反应和不可避免的“自然后果”,直接限制他的自由,使之从中得到不愉快的体验,甚至得到痛苦,从而迫使其改正过失。这就是“自然后果的惩罚”。

我家小女儿上小学,总是丢三落四,磨磨蹭蹭,一天早上起床,找不见语文书了,哭哭啼啼地,我装作没听见,没有理会,她找了好长时间,找到后哭着急急忙忙往学校跑,中午放学回家,告诉我说,“今天倒霉透顶了,迟到被老师罚站,约谈,那么多同学看着呢,丢死人了!”。还有一次,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就慢慢吞吞,我提醒了几次还要写作业呢,她都不理,结果快到上学的时候作业还没有写完,才急了,边写边哭,最后嗷嗷大哭着去学校了,下午放学后她告诉我以后再也不磨蹭了。

自然惩罚的好处是,孩子会感到公平公正,后果是自己造成的,不会感到委屈,如果是人为惩罚,孩子就会有委屈感,产生逆反心理。一个不爱惜衣服的孩子把衣服弄脏,就得接受穿脏衣服,自己洗衣服的苦头,相反父母如果责骂、体罚孩子,孩子就会觉得不公。从而避免孩子与父母的冲突、矛盾,亲子关系不会受到影响。

还有,自然惩罚可以明确孩子的是非观念,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明白自己犯了错,就要接受自然的惩罚,打碎了碗就没法吃饭,丢了玩具就没得玩,赖床迟到了就要接受老师的惩罚。

假如不这样做,比如,儿童把玩具毁坏了,家长批评一顿,马上又给买新的;衣服撕破了,批评一顿,马上又换一套新的。

这样做,即使是给予再严厉的批评,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为孩子行为上虽然出现了过失,造成了损失,但并没有对他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行为上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个人的实际利益也没有受到损害。

孩子没有从中亲身体验到行为过失的危害,对行为过失就不会产生“非改不可”的迫切要求。

特别是小孩子,由于事过境迁,挨批评的事很快就会忘记,印象不会深,在行为上还是“依然故我”,难以有效地纠正其过失。

父母在孩子犯了错,受到自然惩罚的时候,还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究竟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而不能在旁边添油加醋冷嘲热讽,否则就不利于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地重复错误的行为。

实施自然惩罚法则,还要针对适宜的孩子,大孩子尤其是看穿了父母的意图的孩子,对自然惩罚满不在乎,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玩具坏了不给买,我就不玩;衣服撕破了不给换,我就穿破的。对于这类孩子,自然惩罚对他产生不了刺激作用,就不能继续采用这种教育方法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8Q-6m0BMH2_cNUgKK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