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039期)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偶像崇拜这种现象古来有之。这也不是坏事,有许多人都是因为崇拜偶像,从而模仿偶像,学习偶像,最终成名的。因为某种意义上,名人,或者成功人士,就是为了让人崇拜和让人模仿的。如果你模仿到家,再超越之,你就成功了。
民国时有一位才女,她是阮玲玉的铁杆粉丝,因模仿阮玲玉演戏走红成为影后;但她的人生也像阮玲玉一样十分坎坷,最后竟也在十分年轻时,36岁那年又模仿阮玲玉自杀,令人唏嘘。那么此女是谁?她此生有什么为人称道的?又为何模仿阮玲玉自杀?本期分解。
(一)离家出走
她叫李绮年,原名李楚卿,1914年出生于广东,后随父母迁居香港。李楚卿自小就爱看阮玲玉演的电影,是她的铁杆粉丝,家里贴满了阮玲玉的玉照。她本来就长得漂亮,所以就经常模仿阮玲玉在电影中的一举一动,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阮玲玉那样的明星。
为了追星,李楚卿曾在17岁时,攒钱坐船到上海。她在上海几乎呆了一年,对阮玲玉痴迷了一年,花光了所有的钱后才回家。她的这次疯狂的举动,惹恼了他的父亲,父亲把她收藏的阮玲玉照片和海报,统统付之一炬。李楚卿一气之下,再度离家出走,从此双方失去联系,杳无音讯。
(二)自杀未遂
李楚卿先是流浪到澳门,由于她是负气出走的,所以几乎身无分文,生计成了问题。有传说是,她曾被人骗到青楼苟活求生(此事很难断定)。总之,她在澳门很艰难地生存了三年后, 21岁的她就梦碎了。因为1935年3月8日,她的偶像阮玲玉自杀了。当她得知这个消息时,犹如在一个大晴天遭遇到了雷击,她垮掉了。
阮玲玉死后,确实有一些影迷为她自杀的。当时的李楚卿就是这样:阮玲玉都死了,我还有什么理由活着?于是她来到海边,愤然投海自尽。
然而,她大难不死,被一个渔民救起。此渔民家境贫困,30多岁仍是单身,于是天真的李楚卿出于感恩,就嫁给了对方。但婚后,她才知道,这个男人不务正业,他既是酒鬼,又是赌棍,还曾经因此气死了老娘。
终于有一天,男人在赌桌上输光了一切,甚至把老婆都输掉了。于是年轻美丽的李楚卿就落到了一个富商庄某的手里。但庄某家里有多房妻室,他的老婆们根本容不下李楚卿,所以就把她包养外面。庄某开始对他还好,但时间一长,就对她厌弃了。于是性格要强的李楚卿离开庄某,再次出走。
(三)初涉影坛
李楚卿这天在澳门街头闲逛,无意中发现了“大观”影片公司在香港招考新演员的广告。她心中一动,决定试试运气,于是回香港报名应考。
结果,她以姣好的容貌,窈窕的身段,甜甜的嗓音,力压群芳,被主考关文清和赵树燊所欣赏,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选中。她经过培训之后,就和“大观”公司签订了三年合同。从此,李梦卿改名李绮年,步入影坛。
李绮年和当年的阮玲玉一样幸运,也是一炮打响。她在处女作《昨日之歌》(赵树燊导演)中饰演女主角云英,把云英曾遭丈夫抛弃的凄惨情状演绎的十分逼真,感人至深。影片上映后,立刻轰动中国和东南亚。因为她有意模仿她的偶像阮玲玉,勾起了人们对阮玲玉的怀念(当时阮玲玉自杀还不到一年),使影迷们以为她有阮玲玉之风,她甚至被认为是阮玲玉第二。一时间,李绮年风头尽出。
这时候,她离家出走已经3年,一直没有回家。她成名之后,她的父母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女儿成了明星。
然而,就像当年的阮玲玉一样,随着李绮年的名声变大,她的祸事也就如期而至。关于她近几年的私生活也开始被曝光,比如可有可无的青楼生涯,同赌鬼结婚,被富翁包养等等,这些风言风语向她铺天盖地而来。
(三)爱国女星
那个曾包养李绮年的富商庄某也闻风而动,他发出律师函,对李绮年进行恐吓,令其在10天内回到澳门见他,否则就要把她推上法庭。此举受到李绮年拒绝后,他竟在报纸上刊登《启事》,公开张扬他和李绮年的关系。此事经各种八卦小报竟相报道后,迅速发酵、变味,刚刚实现人生梦想的李绮年受到沉重打击,心理接近崩溃,又有了轻生的念头。
没想到此时她的“情敌”帮了她。庄某的无耻行径遭到其众多妻妾、子女的强烈抗议,他才没有继续威逼要挟李绮年。
更难得的是,大观影片公司的总经理和导演,对李绮年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并未因她过去的经历而弃用她,并且决定让她和当时已经成为粤语片白马王子的吴楚帆搭档,联袂主演香港第一部有声影片《生命线》。
此片是一部宣传抗日的爱国影片,由著名导演关文清编导,描写一名年轻的工程师,为了抗日救国,不顾个人安危,去参加建筑一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生命线”——铁路的故事。《生命线》公映以后,又引起很大轰动。关文清被誉为“爱国导演”,李绮年也被誉为“爱国女星”。吴楚帆和李绮年还分别登上了“粤语影帝”和“南国影后”的宝座。李绮年在片中演唱的粤语歌《催眠曲》也风行一时。
(四)演《人言可畏》,阮玲玉“再现”
紧接着,大导演关文清根据阮玲玉的生平轶事,很快编写了一个《人言可畏》的剧本。他利用李绮年酷似阮玲玉的优势,和人们仍在怀念阮玲玉的心理,再次让她担纲主演。
《人言可畏》的主人公同阮玲玉的遭遇很相似,备尝人生冷暖的李绮年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又极为成功地模仿了阮玲玉的表演,把女主人公的遭遇演得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声情并茂。影片公映以后,迷倒了大批少男少女;李绮年的精彩演绎,成为一枚催泪弹,让银幕下一片唏嘘。
当时的媒体纷纷评论,说李绮年的表演“活化了阮玲玉,仿佛让她又还阳到了人间。”从此,李绮年成了香港影坛上片酬最高的“香港第一影后”。李绮年也达到了她人生的巅峰。
这部奠定李绮年电影史地位的作品之后,她又陆续出演了《风流小姐》、女性之光》《重见天日》等多部影片,在粤语流行区大红大紫、如日中天,风头直逼当年的影后胡蝶。
(五)我送情郎上战场
当李绮年初登影坛之际,她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爱情。1935年,在一次宴会上,李绮年结识了一位从福建来澳门采购西洋百货的青年。他叫林修文,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林觉民的堂侄。李绮年当然知道林觉民的英勇事迹,也曾读过他感人肺腑的《与妻书》。如今见到了英雄的侄儿,大为感慨,遂对英俊而健谈的林修文产生崇敬之意。“英雄”美人,相得益彰,双方互生爱意,海誓山盟。这也是当初她下定决心逃离庄某的一个重要原因。
抗日战争爆发后,顶着“爱国影星”光环,而且也颇有爱国情怀的李绮年便写信劝情郎林修文,让他弃商从军,效仿叔父林觉民报效祖国。林修文果然听从了她的建议,放弃自己的生意,慨然奔赴抗日前线。他临行前还写诗相赠女友,此诗后来一直被李绮年珍藏。诗曰:“从军报国不负卿,杀敌疆场抗倭军。但愿凯归结连理,偕赴黄岗祭叔灵!”
(六)痛失我爱
1939年,25岁就名声大噪的李绮年,被艺华影业公司老板严春堂重金挖走,前往中国早期电影圣地上海发展。在连续主演《女皇帝》、《梁红玉》、《贼美人》等力作之后,她又在上海走红。
不过当时,在上海还有另一家实力更强大的电影公司,即新华影片公司。两家公司开始“打擂台”竞争,双方正斗得“你死我活”之时,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上海被日军侵占,所有的影片公司先后并入了日伪主持的“中联”公司(后并入“华影”)。
此时“爱国影星”李绮年再次表现出高贵的气节,她誓死不愿投靠日伪,毅然退出影坛,回到香港。此后她靠演话剧和戏剧维持生活。相对于日趋火爆的电影业,话剧和戏剧处在冷落阶段,李绮年的星光指数黯淡了不少。不过她也借此在中国戏剧史上奠定了一定地位,这在当时的演艺界也不多见。
当然,李绮年也是有相当的戏剧基础和天赋的。她11岁就曾参演过粤剧《回春之曲》。步入影坛成名后也曾主演过粤剧《貂蝉拜月》,为国军抗日前线募捐过四千多港元; 她还曾受“邵氏兄弟公司”签约聘请三个月,到南洋一带60多家戏院演出粤剧:《梁红玉》、《西施》、《花木兰》、《王昭君》、《貂蝉拜月》、《卓文君》及《燕子笺》等。
1939年夏季,李绮年还在香港岛铜锣湾,举行过两天“李绮年照片展览”,义卖照片为抗日筹款。
不过此时,鉴于国内外战争的影响,退出影坛的李绮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只能算是勉强维持生活。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她的好运,或者是比较平静的日子戛然而止。命运之神再度对她进行了重创。
李绮年日思夜想的情郎林修文在抗日前线壮烈牺牲。她的感情支柱顷刻崩塌。她因悲伤过度,一下子老了许多。李绮年此生仅有的一次真爱还没有修成正果。
(七)香消玉殒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绮年在香港复出影坛,主演了粤语片《花香衬马蹄》(1948),《风流女贼》(1948),《七月蔷薇花》(1948),《冷月照郎归》(1948)等。但当年的“绮年玉貌”已经逐渐消失,主演的影片也是叫好不叫座。不过她对演艺事业态度端正而严谨,拒绝拍摄不健康的影片,她很珍惜自己“爱国明星”的称号。
此时尽管才30出头,由于失去挚爱林修文,以及电影事业上的落魄,身心疲惫的李绮年竟然觉得自己人老珠黄,不可能再有走红的时候了,于是再次慨然退出影坛。她准备嫁人,图个下半生的岁月静好,追求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的生活。
有个叫黎化的男人,这时恰到好处地走进了他的生活。此人是个伪君子,表面上看是个正派人物,也比较富有。处在“不求上进”阶段的李绮年很轻易地就被对方俘获了芳心,比较“随意”地嫁给了对方。
没想到婚后不久,岁月还不曾静好,李绮年就发现此人竟是一个吃喝嫖赌、不干正事的家伙,比她遇到的前两个男人,那个渔夫和富翁庄某还混账。李绮年大感上当,但为时已晚,只能自酿苦果自己尝了。
为了生计,1950年,李绮年组织了一个“绮光旅行剧团”,到越南和柬埔寨一带巡回演出话剧。可没想到的是,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剧团举步维艰。事业陷入谷底,她欠下了巨额债务无法偿还,再加上婚姻上的失败,使得李绮年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彻底绝望。
于是,1950年11月4日,万念俱灰的李绮年居然效仿她的偶像阮玲玉,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一家旅馆内,吞食大量安眠药,含恨自杀,年仅36岁。
曾在中国影坛享有“阮玲玉第二”美誉的李绮年,她生活之坎坷,感情之波折,人生之结局,竟也和当年的阮玲玉惊人的相似!
在李绮年自杀之前,她曾无限悲凄地对她的朋友说:“我的一生像我崇拜的阮玲玉一样的苦,就连最后嫁的人也像阮玲玉的无赖丈夫张达民一样!”
其实,她还有一点跟阮玲玉很相似。当年阮玲玉自杀后,留下一部电影遗作《舞宫血泪》,讲述一个可怜的女人为生活所迫,无奈去当舞女的悲惨故事;李绮年死后也同样有一部电影遗作,是《卖肉救家姑》,同样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女人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的故事。
李绮年和阮玲玉,二人生前经历相似,死法相似,死后遗作也相似。
这两颗相似的灵魂啊……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阮玲玉第二——李绮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