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开始,别把钱砸在这3类房子上,“新禁令下”买卖都变难了

2019-10-28   房拉拉i笋盘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城市化就等于高楼大厦,真的是这样吗?并不见得,如果你有走访欧美的经历,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除了极个别的超级大城市之外,其他的城市都是低矮的小洋房,与我国农村的自建“小洋楼”没多大差别。

是逆城市化在作怪吗?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少地多,就算是城市化也没太大的必要向天索要发展空间,三层高的小洋房一栋挨着一栋足够居住和使用。而在我国,如果城市采用低矮的洋房布局模式,就可能出现拥堵不堪、人挤人的现象,这正是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的,所以向天索要生存空间成为了最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在这种发展方式下,楼房越建越高,在10年前还很流行别墅小区、小洋房小区,现在基本上别墅已经消失殆尽,小洋房也寥寥无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我国近些年来城市化逐渐扩围和土地需求紧张有关,别墅占用的土地面积大,虽然居住起来很舒服,但是产出的效益较低,而同样土地面积的一栋30层住宅可以容纳上百人居住。明年开始,尽量别把钱砸在这3类房子上,新“禁令”下买卖都难

第1类:别墅和洋房

房住不炒下一城一策是实施重点,各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实际纷纷出台调控政策,不仅包括限购、限贷、利率等政策,也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规范政策和制度要求。

2019年1-9月份,全国各大城市大大小小的所有调控政策加在一起,一共415次,再次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1-9月份房地产调控385次,全年房地产调控450次)。计算下来,2019年几乎每天就会出台2项调控政策。

对于房地产规范政策方面,“禁墅令”让人眼前一亮,在前不久,住建部就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对各大城市从2003年以来的别墅项目进行梳理,并上报违建别墅的情况,要求各省市暂时停止对别墅项目的审批。无独有偶,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加强居住项目规划管理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将严查把底层住宅和多层住宅变相建造成别墅的情况,并且严格限制私家花园。

除了以上的禁墅令消息之外,2019年在不少城市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关于对别墅项目的申报与审批的限制政策,合肥、福建、黑龙江等都有类似通知。可以说,一波关于房地产中对别墅的约束机制悄然兴起。为啥要暂时限制别墅项目呢,这与文章开头所说的土地供需关系有关。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化目前仍然不到60%水平,距离世界发达国家的70%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近些年各大城市扩围频繁,都是因为城市原有土地不够用。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别墅项目,就显得非常铺张浪费了。

第2类:商住房也迎来新的规则,难以买卖

在房地产建设中,按照房子的最终用途,大致分为普通住宅房、商业用房、办公楼等几种类型,但是为啥出现了一个商住房呢?这是开发商玩了一个心机,在很多时候开发商拿地不得不建造商业用房和办公楼,但是现在这两种房子很明显不好卖,于是开发商偷换概念,划为商住房出售,购房者买过去既可以用于商业经营场所,也可以日常居住。这样一来就容易销售多了。

不过,随着房地产规范化的前进,国家对商住房的建设和购买做出了规定,例如北京今年推出的新政策,对开发商建造的房产类型做出明确的性质界定,对于出售和购买商住房的做出较高的条件限制。很多业内人士称之为“不能再买商住房”。购买商住房需要符合几个条件,在京没有住房和商办房等产权登记的;已经连续缴纳了社会保险5年或者缴纳了5年的个税;并且银行暂停对个人买商办房贷款发放。

第3类:学区房这类房产

至今为止,房地产业内普遍认为学区房依然是非常增值保值的一种房地产类型,不管楼市大环境如何,学区房都稳居上涨的行情当中,似乎学区房不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之所以由此怪象,与人们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有关,正如前几日马云说的那样,教育是最大的投资,特别是对幼儿园等教育投入。

既然学区房一向是购房者的必争之地,那么必然供不应求进而房价上涨,很多人买房子要么咬咬牙直接买一套现成的学区房、要么精挑细选找一个未来学区房的潜力股楼盘投资。学区房傲人的升值潜力在未来依然如此吗?楼市指闻认为或许未必,随着国家租购同权的提出,这种局面可能会有所改观。

在2019年国家就曾提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2019年底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要求,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就是说,在今后学校也会向暂时居住在这里的适龄入学人群开放,租房也可上学了。

在以前要想上学,必须要买房落户,但是随着房地产不断改革,特别是租购同权的提出,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城市资源待遇,租房上学逐步实现的同时,租房落户、租房享受城市医疗保障等,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