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版本的哪吒中,你永远想不到下一个哪吒居然是这样的!
烟熏妆、烟酒嗓、两排牙签使用过度的大豁牙,还有点点儿“吃藕”。
但在电影上映后,这个丑丑的哪吒竟多了几分萌萌哒~生而为魔,那又如何?也成为影片的代名词。不信命,与命运做抗争成为这部电影的热血主题。
在所有人都被哪吒的勇敢顽强、桀骜不驯圈粉时,我却为一条龙感动哭了。
在电影中,敖丙从出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改变龙族命运的使命,他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尽管在被人误解、谩骂他为“妖怪”时差点“异化”,毁掉村庄,好在最后仍然战胜了内心的“恶”,与哪吒共同对抗天雷,拯救了村民。
这条龙不仅天性善良、温文儒雅,就连声音也很好听~~
除了敖丙这只令人疼爱的龙之外,他还有很多同类呢!但是他们的命运似乎都有点悲催。东海龙王的女儿小龙女因为一只猪猪最后牺牲了自己、化身泉眼,拯救了东海;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化身白龙马给唐僧当交通工具……
《兽谱》中的龙马
在明朝的《封神演义》中,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的经历也十分悲催,因为哪吒闹海去找他兴师问罪,结果被哪吒打的落花流水,还被扒了皮、抽了筋,龙筋被哪吒拿回去给爸爸当腰带……
这次终于在这部国漫中为龙族塑造了一个既正面、也不悲惨的结局~既没有被哪吒扒皮抽筋,还和他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从电影最后的彩蛋可以看出,被龙族镇压的海怪里也有龙族的同胞,在第二部中,龙族很可能联合海怪们一起找哪吒麻烦。
可见龙族将是第二部的重头戏~而下面介绍的这些龙,说不定会成为第二部里的重要角色呢~
《海错图》里的神龙
比如:
能吞气成雾的土龙
这个看起来灰溜溜的,长的一点都不像龙的家伙叫“土龙”。在西游记中,他可是西海龙王的亲外甥、小白龙的表兄弟,曽在唐僧取经路上设难磨练过师徒四人的“坏蛋”。所以它和敖丙是什么关系呢?
喜欢用水柱缠人的蛟龙
它长得像龙,但不是龙,因为它没有龙角,但只要它乖乖修炼1000年,就能变成龙。
除了大家能叫出名字的龙外,下面的这些龙也会让你大吃一惊~比如有角的虬龙、无角的螭龙、不能升天的蟠龙,还有代表东方的青龙、斩杀蚩尤的应龙……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龙的故事,都可以在下面这套书中找到:
点击文章链接即可购买
书名:《故宫里的博物学》
作者:小海/夏雪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这套书一共有3册,全书以清宫《兽谱》、《鸟谱》、《海错图》为蓝本,精选其中120种动物,用现代博物学的方式进行讲解有趣有料的动物传奇故事。
01 乾隆“主编”,故宫珍藏,鲜少公开的珍品
这套书和《封神演义》、《山海经》一样,有着传奇的来历。最开始,是康熙皇帝发起这套书的制作。一直进行到乾隆年间,在乾隆皇帝的大力主持下,这套书的蓝本终于得以问世。
为了这套书,乾隆皇帝启用了当时宫里重量级的两位宫廷画师——余省和张为邦,为这套书带来几百幅工笔重彩画。
几百年来,《鸟谱》、《兽谱》、《海错图》都是仅能皇室子弟才能翻阅的皇家私藏书。而直到几年前,故宫博物院才将其展出。
这套皇家动物百科图鉴中我们精选了 120 幅,不仅是传统绘画技艺的集大成者。还吸取了来自西洋绘画的光影技巧。
这也造就了这本书和市面上你能看到的博物学图书最大的不同——每幅画都来自故宫授权的原画。让你在家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并且极富有收藏价值。
大开本画册装帧设计,每一页都可以 180 度平摊。
可以折叠也可以摊开的巨幅工笔彩色插画,每一幅画都像是从中国古典屏风上走下来的。
每一只鸟的羽毛,每一条鱼的鳞片都栩栩如生,闪烁着真实生命的光泽。
02 故宫与中科院专家共同创作,全新现代博物学讲解
这套书是由故宫和中科院专家量身为中国读者打造的博物学读本,每个动物的讲解都蕴含着多角度、多学科的融合和讲解。
这种多学科的融合也是和现有的市面上科普书的最大不同之一,我们不是单传的科普动物,而是在其中融合了历史、地理、生物等知识。
这样既弥补了单纯科普的单调性,又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使得每种动物都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读者面前。
除了龙之外,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其他好玩的动物~还记得那个在沙滩上变成美丽的气泡泡的人鱼公主吗?在几百年前,古人也有自己心目中的人鱼,它并不美,甚至没人知道是男是女,但是很好吃。
《海错图》里的人鱼
还有无头马——戎宣王尸。没人知道无头马的过去,不知道它生来就没有脑袋,还是在乱斗中被人砍掉了脑袋,还是被野兽吃掉了脑袋呢?
和它有相同经历的是刑天。传说,刑天和皇帝争夺神位,皇帝趁他不注意把刑天的脑袋砍掉了,没想到,没了脑袋的刑天死而复生,反而从他的mimi里长出了两只眼睛,肚脐长出了嘴巴,挥舞着斧头,誓死不服输。(画面请自行脑补~~)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很哪吒~
这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故事,都是有来源的,书的每页下面,还有书的最后一页都是关于这些故事的出处和来源。
值得信赖的版本,不随意编纂内容。
03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众多主流媒体竞相报道
无论是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还是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均强烈推荐这套书,是每个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也推荐了这套书~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故宫里的博物学》新书发布会上说道:
“这是一套写给孩子的博物学读物,希望这套书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能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它走入故宫,爱上故宫,爱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04 权威专家反复审订,值得信赖的版本
由于原版的《鸟谱》和《兽谱》,文字都是满语,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阅读起来难度较大。
因此,为了保证你看得懂,故宫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强强联合,邀请权威历史专家,以三册书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全新解读。
整个编辑小组参考了近百种历史典籍,包括我们熟悉的《山海经》、《诗经》等,也包括比较少普及的《水经注》、《说文解字》、《吕氏春秋》……
所有文字资料由故宫文史专家和现代动物学专家交叉审读考证,书稿以“作者——编辑——专家——编辑——作者”如此循环往复,反复修改不下30遍。
在这过程中甚至找出了原版清宫《鸟谱》《兽谱》和《海错图》里的错漏并加以补充说明。
所有考证审核都力求科学严谨,不管是拿来送给孩子还是自己收藏,都是你值得信赖的版本。
05 贴心的细节处理,感受满满的爱
博物性和科普性自不必说,精装大开本能第一时间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每本书平铺开就是一张大画册。
内页采用优质铜版纸,对原画的还原具有超高精细度。
拉页设计,保留原画,保证你能欣赏到每一处细节。
清宫图中的动物名称往往都来自古书典籍,所以难免会有很难读的生僻字,读起来也有难度。
为此,我们为每本书都设计了一张卡片。这张卡片即可以做为书签,标记你的阅读进度。背面还有注音表,对照原文,做到即看即查,避免临时查阅字典打断思路。
你足够熟悉这个字时,就可以完全脱离注音卡,零障碍读完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