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场)现场。张文博/摄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扈炜)4月15日,在衡水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衡水市民政局紧紧围绕衡水市委、市政府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强力推进,社区治理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衡水市民政局副局长蒲荣伟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社区基础设施全达标,今年再改造提升40个社区服务场所;进一步深化物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推进社区议事协商规范化建设。完善多方协商对话机制,开展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帮助社区排忧解难,调解化解矛盾;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把社会组织建设成增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功能的有效载体。
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该局先后下发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明确了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完成时限。3月23日,召开了全市民政系统视频会议,就2020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通过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来看,90%的社区完成场地选址和项目规划,15个社区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问题。按照衡水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该局牵头制订了《关于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很快就要下发实施。目前试点已确定,正在组织实施摸底调研,建立工作台账,试点完成后,总结经验,全市推广,确保老旧小区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
拓展建立社区协商议事平台。这项工作在部分社区已完成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桃城区和冀州区全部健全“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有事能商量”的协商平台和多元对话机制以及“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在全市扎实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比如,该局组织发动了社会组织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扶老救孤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引导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全市共有226家社会组织义务开展了捐赠活动,累计捐赠1289.94万元,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社区行”活动。针对当前疫情状态,利用“荷之系列”微信公众号开展了“家风和美德润湖城”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系列家长课堂直播活动,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9场次,受益家长2000余人。
积极协调县市区,加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力争实现全覆盖。
蒲荣伟表示,衡水市民政局继续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工作思路,实现所有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普遍达到500平方米以上,超过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示范社区达到20%以上,解决场所面积不达标问题,实现有场所议事;继续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深入推进社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城市社区多元共治新模式;继续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群众满意、社会赞同的“精品社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管理体系,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和机关党员的职能作用,帮助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