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如山”的由来

2020-04-06   人民出版社


中唐时期,雍州有个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员叫李元宏。他性格耿直,不畏权势。一次,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她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从人强行运往京城,归为己有。


寺院和尚不服,立即告到李元宏那里。李元宏不畏权势,当即受理此案,将水磨判归寺院和尚。


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宏的顶头上司、一向谄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当时太平公主把持朝政,百官对她无不曲意逢迎。他命令李元宏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



李元宏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欺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他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的空白之处写下“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坚决打击了邪恶,维持了原判。


后世人根据李元宏的壮举将这八个字概括出“执法如山”的成语。


以史为鉴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各级执法机关要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兴廉政 问初心——历史的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