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之美,美在形式、美在色彩、美在装饰、美在风水——可以说,徽州的美丽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建筑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埃及的金字塔、希腊雅典的卫城建筑群、法国的凯旋门,无不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徽州的古民居建筑也是如此。
徽州
形式之美
古徽州的民居建筑基本以族群分布,汪村以汪姓为主,卢村以卢姓为主,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每一个村落和族群的建筑包括民居、祠堂、寺庙、戏台、牌坊桥、塔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居住——祭祀——宗教——娱乐——伦理——风水文化体系。
徽州·四水归堂
徽州民居的建筑多为院落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有天井采光通风,亦含有“四水归堂”和“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高低变化,错落有致。
白墙黑瓦·徽派建筑
色彩之美
徽州的古民居建筑没有艳丽的色彩,白墙、黑瓦这样单纯的颜色使其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而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样的自然植物,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则使建筑环境具有一种人性的美感。
由于徽州建筑多为封闭式的内向院落,外墙高而面积大,从远处望去,大片的白墙、黑色的屋顶、高低错落的封火马头墙,黑、白、灰主色调再加以赭石色的木结构立柱、门窗等,于朴素无华中透出江南特有的秀丽。
徽州雕刻艺术
装饰之美
在朴素无华的外表下面,徽州古建筑内部装饰的精美令人惊叹。徽州古建筑中的砖、木、石三雕,在我国明、清建筑史上别具一格,饮誉海内。
“三雕”艺术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大多是单一的,或木雕,或砖雕,或石雕,往往只在某一个部分具有代表性,而徽州则是集大成者,其品种之多,形式之美,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宏村风水
风水之美
徽州的古民居建筑与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元代以后,全国风水文化的中心就已从江西的赣州转移到了徽州。明清时代的风水名流中,绝大多数为安徽人,特别是徽州的人。所以徽州迄今仍然流行这样一句俗谚:“女人是扬州的美,风水是徽州的好。”可见在当时的徽州民间,风水堪舆之学极为盛行。
以宏村为例,宏村原称“弘村”,是汪氏家族聚居的村落,它整个村落的造型呈一头牛的形态,人们将月塘称为“牛胃”,渠水称为“牛肠”,南湖称为“牛肚”,高昂挺拔的雷岗山称为“牛头”,村口的古树为“牛角”,再以横跨吉阳河上的四座古桥称为“牛脚”。这样便形成了“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这样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无疑也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居住环境。
中国古建·徽州
徽州古民居建筑历经几百年的沧桑,以其特有的文化,鲜明的时代特征,优美的形式语言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徽州是我们古人所寻求的理想家园,又何尝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精神世界。徽州古民居建筑以优美的形式、朴实无华的色彩、精美绝伦的装饰以及自然的生态环境感动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