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济桥位于河北邯郸市永年县广府古城城东2.5公里的东桥村,距邯郸市20公里,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又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
弘济桥
弘济桥在建筑规模上略小于赵州大石桥,在全国现存的古代石拱桥中当数第二位。其初为木桥,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建为石桥,明嘉靖年间重修。该桥全部用石块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似。
弘济桥整座桥梁全部用石块砌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研究价值的古代桥梁,它在结构、造型、建筑年代上与赵州桥十分相似,被称为赵州桥的姊妹篇。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大拱券似长虹飞架,其两端各肩负两个小券,造型宏伟壮观。桥东西长48.9米,宽6.82米,主券跨径度为31.88米,失高6.02米,两端的小券跨径,一为3.5米,弧失1.6米,另一为1.9米,弧失为1.05米。
弘济桥石拱
为什么要在弘济桥的大券两边各肩负两个小券呢?这样的桥梁设计,既保证了航运的通畅,又达到了河水上涨时可以分流的目的,同时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石料,也是出于美观的考虑。为适应通大船的需要,加上弘济桥两侧的地势较洼,因此弘济桥的失跨比中国第一石桥赵州桥还要大,赵州桥的失跨比是1:5.1,弘济桥的失跨比是1:5.3。
全桥用18道拱肋纵向并列砌筑,券间由0.37米至0.43米的铁束腰相衔接。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柱首雕刻有雄狮、顽猴、石桃、石榴等,当地有“两个仙桃俩石榴,七个狮子八个猴,中间一个地牦牛”的说法。
邯郸弘济桥
桥面两边各有17块栏板,栏板上所刻的花纹多是节节封侯、连年有余等吉祥画,还有鹿、麒麟、八仙过海和武松打虎等图案。望柱与栏板上的雕刻形象逼真、玲珑可爱;大券与小券中间刻有龙头,是蛟龙望水的浮雕;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凤、飞龙、飞马,两边尽端小券刻的缠枝花卉,更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弘济桥石狮
“几番留恋古城东,皆此桥飞滏水中。恰似神工挥鬼斧,云来怪石化长虹。接连冀鲁开弘济,输转津邯扼要冲。拟放扁舟由且咏,诗思散入碧荷风。”此写意,描绘的正是位于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东2.5公里处横跨在滏阳河上的弘济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tjuL28BMH2_cNUg2G_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