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5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张店傅家(原隶属淄川)有一家客栈店主叫刘川阳,一店客将其巨额金银遗落于刘的客栈,店客意为寻回无望,谁料刘川阳却妥善保管,三年后完璧归赵,悉数归还失主。失主欲重赏,被刘婉拒,失主遂于客栈门前立碑标榜,上刻有“刘川阳还金处”,以昭示后人。原碑经战乱损毁,清康熙年间乡邻又集资重修,以永志其事。此碑虽历经兵燹战乱,包括十年文革动乱,尚能完整保存下来,实乃幸事也。
近日我得知此碑尚存,便前往傅家去寻找那块刻有“刘川阳还金处”字样的石碑(以下简称还金碑)。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口中了解到,“还金碑”一直嵌于傅家小学校园的墙体内,可是傅家小学已经几次迁址和变更校名,到哪里去寻找呢?
经村民指点和告知,现在的傅家实验小学应该就是过去的傅家小学,此碑有可能存于该校。当找到了傅家实验小学的王星暄校长了解时,王校长介绍,确有一块“还金碑”,当时学校还很想把这块有意义的石碑留在学校,但是未能如愿。还有一说该石碑被张店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要去了。可是与该基地负责人联系时被告知,该基地并未有所说的“还金碑”。
此时倒增加了我们的疑虑,难道历经磨难保留下来的“还金碑”,会莫名其妙的失踪了?是被破坏了还是被当做建筑材料使用了,这真真地让我们产生了一丝担心。
我们忐忑的来到了傅家镇政府,镇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便及时通过电话寻找有关知情人,最后终于落实了“还金碑”的下落,该碑现在完好的保存在傅家镇政府后院,负责保管“还金碑的”工作人员还将“还金碑”的来龙去脉和保存情况向我们作了介绍。
原来傅家镇的几任领导都非常关注和重视这块有着文物价值和教育意义的“还金碑”,傅家小学老校拆迁时,便将“还金碑”和其它几块有文物收藏价值的石碑刻意保护了起来。可是这几块石碑是送到文物部门收藏起来,还是交给教育部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是放在某个旅游景点作为映衬,一直对它的归宿和去处还没有定论,现暂存于镇政府的后院。
我们在镇政府后院的角落里“见”到了已经加以包装防护的“还金碑”和另外几块有文物价值的石碑,此时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可是当我们把防护包装打开仔细查看几块石碑时,却发现从外形到文字记载都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还金碑”——“还金碑”不翼而飞了,这让正在兴奋的我们就像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无奈只好再次寻找线索。
多方打听才知道,就在数月前“还金碑”已被张店博物馆集中收藏保管起来了,于是我们把电话打到了正在筹建的张店博物馆。博物馆的孙馆长告诉我们,“还金碑”现暂存于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厅里,等新建的张店博物馆建成以后,将把包括“还金碑”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收藏保管于其中。
当我们赶到张店区文化艺术中心大厅时,终于看到了我们寻觅已久的这块“还金碑”,此碑高137厘米,宽56厘米,厚21厘米。石碑中刻有“刘川阳还金处”6个大字,是用少见的平面双线阴刻的工艺刻制的,看到这块石碑上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岁月的侵蚀,使“还金碑”已经开始风化,我们觉得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将它保护好,要让这块有意义、有价值的“还金碑”重见天日,重启它垂范榜样的作用,发挥它扬善崇义的正能量。
拾金不昧是我们人人称颂的传统美德,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又是多少年来人们所向往的安详生活,可是随着当今商品经济的快速而畸形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方面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境地,道德上的滑坡也自在情理之中了,无底线的事情频发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鼓励拾金不昧,特别需要呼唤诚信良知,也特别需要崇尚见利不忘义的公序良俗。
500年前的淄博好人刘川阳,在当下仍然还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刘川阳“还金”的故事
明万历年间,张店(原隶属淄川)西南端的傅家一带是当时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也是朝廷官道上的重要驿站,现在还有一付山驿的村名,说明着当年驿站的存在。既是官道驿站,当是兵马粮草运输不断,过往客商也是络绎不绝,数家客栈也开设于此,其中一家名为“信义诚”的客栈店主姓刘名川阳,傅家本地人,因其经营有方,诚实守信,待人和蔼,服务周到,当是买卖兴隆,顾客盈门,生意特别红火。
一日,勤快的店老板刘川阳像往日一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忙活了起来,在打扫厕所时,发现在厕所的矮墙上搭着一个牛皮钱褡子,定睛一看里面装满了沉甸甸的真金白银,这可是一笔巨资啊,可把刘川阳惊的不轻,心里想这失主还不急疯了啊,他连忙到客栈里询问店客们有谁丢了银两,可是众店客均无回应。刘川阳思来想去觉得一定是那个操着山西口音,半夜里急急匆匆赶路的那个商人丢的了,已过去这么多时辰了,上哪儿去找他啊,于是他和夫人一起在一个夜晚,把这些金银用油纸包好装进坛子里密封起来,埋在了自家的后院枯井里了。众看客,大家不要误会,这夫妇二人可不是见利忘义,私藏失物,据为己有啊,他们觉得这么一笔巨资放在哪里都不安全,还是深藏保险。心里想着说不定哪一天失主会回来寻找,他们再原数奉还。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信义诚”客栈的老板刘川阳怎么也没把那失主等来,此期间客栈经营周转资金不足时,夫人也曾劝刘川阳道:“不如把那些金银挖出来先用着,用完了再还上”,可刘川阳对夫人说:“这些金银不是咱的,咱一两一钱都不能动,老天爷在上边看着咱,咱要对得起门匾上那信义诚三个字”。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三个年头,一天“信义诚”客栈里来了一位衣着讲究颇有点来头的客商,还带着拉着货物的马车队,待他们安排停当,吃吧晚饭,那位客商便凑到了客栈老板刘川阳身旁,悄声而又神秘的问他:“你们这附近有没有近年来一夜暴富,突然很有钱的人啊?”,刘川阳被问得一头雾水,无言以对,便问道 :“此话何意?从何说起?”,那客商这才把他三年前不慎将巨额金银遗落此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川阳。
原来那年这位山西富商急着去南方进货,路过傅家时,住进了“信义诚”客栈,晚间闹肚子又急着赶路,匆忙中把装有巨额金银的钱褡子遗落在厕所的墙头上。等马队走出百余里地时才发现,他心里想这兵荒马乱的混沌世道,谁不见钱眼开啊,谁捡了去也会藏匿起来,据为己有。再返回寻找,也许是枉费心机,白白耽误工夫,心里想着就算是破财免灾吧,就这样自己安慰着自己。几年来自己却也真实破了财而来了福和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且越做越大成了富甲一方的财主。
自己此次又重走傅家,便把当年的经历,有一搭无一搭地说了出来,也没想有个结果,当听完了这位富商店客的叙述后,刘川阳激动而又高兴的说:“哎呀,你可让我等得好苦啊,你的金银就是落在了我的客栈的厕所旁,你的白银完好无损,一两不差地给你保管着”,他转念一想,万一有人冒领这笔巨款咋办?便又问富商“你能把你遗失的金银数量告诉我吗?” ,富商笑着把金银的数量,以及盛金银的牛皮钱褡子的颜色形状详细地告诉了他。刘川阳这才放了心。于是把富商店客领到了他的客栈后院,找着埋藏金银的枯井,亲自下井将藏匿的金银提了上来,那富商店客经过清点,一两不差,一文不少。看着这失而复得,完璧归赵的巨额金银,山西富商激动的说:“你们山东人真好!你们张店人更好!”。他当即决定将巨额金银的一半,要馈赠于刘川阳,刘川阳笑着答道:“从我捡到这些真金白银时,我就没想动它一两一钱,不是我的我更不会收一分一厘”。
被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的山西富商,便请人刻制了一块石碑,立在了刘川阳的“信义诚”客栈的门旁,上面刻有“刘川阳还金处”,以此标榜刘川阳拾金不昧的优秀品德。
直到如今,“刘川阳拾金不昧还失主”的感人故事还在张店一带流传着,还在昭示和教育着后来之人。
(根据史料编写)
文/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