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央行公布LPR取代贷款基准利率,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019-08-18   药师投资学

期待已久的新LPR终于出炉了,大部分机构朋友预期在8-10月就会推出,如今8月中旬就上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贷款利率市场化,用LPR取代贷款基准利率喊了多年,如今终于要落地了。估计大家都很关心这对我们来说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LPR的全称叫Loan Prime Rate,也就是贷款基础利率。这是各大金融机构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

其他贷款利率则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抵押品质量、借款期限长短等因素,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加减点确定。

比如前面说过两次的国债收益率,一般情况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肯定要高于两年期收益率。当两年期收益率超过十年,那就是倒挂,属于非正常金融现象,预示着经济即将衰退。

之前都是央行公布贷款基准利率,LPR的作用就不明显,基本是一条直线。




但众所周知,余额宝最近都跌到2.5%以下了,市场利率这几年并不是一条直线的,而是逐步降低。很多时候我们都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市场利率测算各类模型,可以看到市场利率最近几年其实有起有落。



我们如今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的水量不够,而是利率传导不畅。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对于高质量的大企业来说,利率有点贵了,考虑如今行情不好,不想借。低质量的小企业,急需贷款咸鱼翻身,但银行觉得风险太大了,利率不够高,不愿意借。

之后央行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了,大家改为看LPR

以前LPR是由10家银行的平均报价形成的,这10家银行分别是工农中建交招民兴浦中信。这次把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8家银行也加入进来。

有意思的是,这次连腾讯的微众银行和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都拿进来了。实现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全覆盖

为了避免出现胡乱报价的情况,央妈也公布了报价公式:

新LPR=一年期MLF利率+XBP,X就是各家银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加点。

比如现在一年期MLF利率是3.30%,在这个基础上加10BP就是3.40%。相当于央行把借钱利率的定价权放给银行了,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质量,决定贷款的利率。

银行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风险定价,以前央妈把答案直接抄在黑板上。如今央妈把做作业的任务还给大家,所以自然是利好学霸银行,利空学渣银行

学霸银行由于揽储成本低,成本具有优势,自然可以报价低一些,吸引更优质用户。学渣银行就只能报价高一些,做一些风险高的用户。如果风控做得不好,这类银行就有危险

由于这件事在机构之间预期打得比较充足,银行股作为上证50指数的大权重,今年以来中证银行指数已经大幅跑输上证50指数。所以对于银行股来说,短期利空不会特别明显,接下来还是要看长期的业绩对比。



上面说的都是银行角度,再来看企业角度。

对于站在信用级别最顶层的企业,泛指各大国企,基本不受影响。因为这些向来是银行的优质用户,拿贷款是很容易,就怕你不来贷。国企的问题不在贷款,还是在经营效率。

对于稍差一线的企业,泛指较高信用级别的制造业大民企,也是基本不受影响。贷款利率可以降低一些了,但影响不会很大。

对于再差一些的企业,泛指较低信用级别的小民企,小级别利好。它们终于可以找银行贷款了,尽管由于信用级别低,风险级别高,银行会大幅提高利率弥补风险,但至少能贷款。

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年底一直推动的加大对小微企贷款支持力度,正在飞速推进。不过我们通过人民币贷款数据也观察到,贷款增量主要来自短期贷款,而不是用于投资建设的中长期贷款。



严格来说,这还不算一次真正的“降息”。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两个时间点:

8月20日将迎来第一次LPR报价

8月24日就会有1490亿MLF到期,如果MLF中标利率降低了,那就是真正的降息了。即使8月24日不降,也可以继续观察之后的MLF操作。

后续几个月人民币贷款的机构变化,如果增量主要还是来自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而不是中长期贷款,那实质性的利好就依然没出现。



........

外媒称,美国商务部或将延长对华为公司的宽限期,允许这家中国公司从美国企业购买供应品以便为现有客户提供服务。此前,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针对华为的“临时许可”将延长90天。

最近金毛那边反反复复,实在懒得再理他。无论金毛再怎么折腾,科技脱钩计划是不会变的,5G科技股依然有机会。逻辑就不重复了,详细看8月4日文章《下半年的两条投资主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