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汽车雄心:创业30余载,六度变换赛道

2020-01-02   CEO最前线

李书福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人才是创造世界,改变世界的关键因素。”李书福感到自己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做强做大中国汽车品牌的责任和担当,或许这也正是吉利的成功之道。

来源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ID:cec2006)


创业30余载,从拍照片、电冰箱、煤气灶、建材、摩托车到造汽车,六度变换车道,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每一次的想法,往往都很难被人理解,但每一次都做成了,于是有了今天的李书福和吉利控股集团。

现在他又有了下一个梦想,这一次的车道很多人都想不到。


1 .跨国爱恋的彼此成就


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私营汽车企业集团,2017年营业额约2700亿人民币。


今天的吉利汽车已经拥有了核心的iNTEC技术品牌,其中包括高效动力技术G-POWER、人本安全技术G-SAFETY、智能驾驶技术G-PILOT、健康生态技术G-BLUE、智慧互联车行技术G-NETLINK等五大汽车产业中的核心技术。


回看十几年前的吉利汽车,制造的自动化率不高。是什么让吉利发生了如此大裂变?


或许很多人认为是沃尔沃成就了吉利,但事实不止于此。


在李书福看来,2007年发表的《宁波宣言》是吉利战略转型路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宁波宣言》之前,我们的发展方法还比较粗放,通过价格战简单的追求成本。慢慢我们发现,这会让企业遇到瓶颈和最终的极限。于是我们决定放弃价格战,开始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这与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活动上,李书福说。


三年之后,李书福的一句“我爱你”,让吉利在2010年以18亿美金成功娶到了沃尔沃这位富贵千金。但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场贫富差距过大的婚姻,认为吉利会把沃尔沃的品牌价值稀释掉。


时间可以证明爱情的浓度。一路走来,我们看到吉利不但没有毁了沃尔沃,反而彼此成就了对方。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销量达到107,275辆,同比增长达到15.2%,并有望创造全年销量纪录的新高。


毫无疑问,吉利收购沃尔沃,作为我国首例海外车企并购案,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海外车企并购案。在各大商学院,吉利收购案也是经久不衰的商业案例。国际并购中存在一种“七七规律”,即70%的并购未达到预期商业目的,其中70%的原因是文化因素。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并购后李书福就对两个品牌的关系做出了界定。就文化因素而言,最难逾越的鸿沟,一是与工会组织的关系,二是管理方式的差异,而这两条鸿沟并未对吉利融合沃尔沃形成障碍。

杨学良 |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表示,要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和法律,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耐心,让彼此接受、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企业并购不是要去征服,而是要实现相互之间的协同。


对于吉利汽车而言,可以利用沃尔沃汽车在技术、质量标准方面的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同时给沃尔沃充分的自主经营授权,实现了“放虎归山”。


好的产品离不开企业自身强大的研发能力做支撑。据了解,目前吉利控股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南加州、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中国上海建立了全球设计造型中心,分别连接于这五个不同地域的用户特征、市场特点、艺术流派、工业设计的方向、汽车造型的趋势等方面,最后综合全球的变化和市场趋势,确定吉利汽车的造型设计方向。


除此之外,吉利在工程设计、实验验证方面也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布局了五个工程研发中心。其中吉利汽车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公司联合成立的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主要从事汽车的关键性技术的研究,比如基础架构、动力总成、底盘、转向系统、车身轻量化、车内空气质量、汽车安全技术、电子电器、自动驾驶等,双方共享这些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领克诞生了(吉利汽车拥有50%的股份,沃尔沃企业和吉利控股拥有另外50%的股份),它将采用双方联合研发的全新CMA基础模块架构。CMA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可延展性,适用于多种车身形式和尺寸,兼容多种动力总成,能为用户打造具有世界领先主动安全、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的车型,这意味着吉利的制造能力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将领先于同行业。



2 .立体交通出行网络的初步架构


当下,汽车乃至交通领域由于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的融入,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李书福的战略布局也在悄然进行中。


近年来,吉利加速全球化战略,全资收购英国伦敦出租车公司(现更名为伦敦电动汽车公司LEVC);收购马来西亚DRB旗下宝腾汽车及路特斯股权;全资收购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收购沃尔沃集团(AB Volve)股权并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等,通过并购,吉利已经逐步形成一个囊括商用轿车、跑车、卡车等市场细分的汽车品牌版图,并为布局未来出行打基础


随着全球多家汽车企业宣布2025年不再传统燃油汽车研发上投入资金,2015年,吉利汽车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战略,计划到2020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较大比例。


2018年5月28日,吉利新能源战略发布会暨博瑞GE上市仪式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举行。在发布会上,吉利汽车发布了新能源动力系统“智擎”,涵盖纯电技术、混动技术、替代燃料以及氢燃料电池等四大技术路径,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节能技术引领者和普及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沃尔沃汽车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安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这也是沃尔沃独一无二的优势。”李书福说。


此外,从沃尔沃独立出来的Polestar品牌也被重新定位,以高性能纯电动车作为目标,其定位更接近特斯拉。


不仅如此,李书福眼中的未来交通还是一个覆盖地面、地下和空中的智慧立体化出行生态。


2018年7月5日,吉利控股与腾讯、中国铁路投资共同成立了国铁吉讯,将负责国内高铁动车组的wifi平台建设和经营,向旅客提供站车一体化、线上线下协同的出行服务,包括Wi-Fi服务、休闲文化娱乐、新闻资讯、在线点餐、特色电商、联程出行、智慧零售等。


2015年上线的曹操专车,是国内首家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也是首个以车辆制造商身份搭建的B2C模式共享出行平台,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28个城市,注册用户超1700万。


不久前,吉利控股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还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时速超1000公里的高速飞行列车,并探索市场化路径。


此外,吉利将在2019年推出首款飞行汽车,计划于2023年推出全球首台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智慧立体化出行生态的背后,是强大的基础技术作为支撑。吉利正在布局超5G技术、低轨卫星、激光通讯和车载芯片等未来技术,以打造天地一体化,数据云平台,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联网和汽车工业互联网。


“人才是创造世界,改变世界的关键因素。”李书福说。吉利对于人才的重视超乎想象,多年来在各地兴办学校,为社会累计培养汽车人才15万人,搭建了良好的人才森林培养体系,32年累计为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培养人才超过百万,企业也形成了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才价值观。目前吉利控股共有员工12万人,海外员工5万人,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


就像李书福说的,吉利汽车的目标是要打造受人尊重的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形象,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也因此,他感到自己的血液中始终流淌着做强做大中国汽车品牌的责任和担当,或许这也正是吉利的成功之道。(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企业家们好,我司联合国内上百家天使和风投机构寻找项目股权投融资合作。

1:农业(种植、养殖、养老)重点关注。 2: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

3:连锁餐饮、商贸、化妆品业。 4:互联网、物联网、APP行业。

5:医疗设备、生物医药、健康行业。 6:文化、教育产业。

7:商业、旅游、矿产、地产 8:创新型传统行业。

9:汽车产业链。 10:高利润、高成长性及国家支持等


  • 2019年营业额500万以上!
  • 合作对象是企业最大股东,非决策人勿扰!

有需要做股权融资,对接投资人请点击左下角链接填写项目信息!会有专业人员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