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摸胸就哭闹,抱着玩具才肯睡,宝宝恋物管还是不管?有办法

2019-09-16   银花育儿

我儿子 2岁了,前段时间刚给孩子断了奶,可他每天晚上都要摸着我的胸才能入睡,不让摸,就哭闹,似乎把当初吃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摸上了,有时还会用小手指一点一点掐,像针扎似的,真是比嘬着都难受。原本以为给孩子断奶后,自己的睡眠质量也能上个台阶,可现在还是睡不好。

闺蜜在群里惨兮兮地倾诉着。

“那你可不能惯着,男孩子天天这样摸,要是发展成“恋物癖”,变成“小色狼”怎么办?”另一朋友的发声,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

其实,闺蜜的宝宝的这种“怪癖”,我身边很多小孩子都有,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有的孩子喜欢摸着妈妈的乳房睡觉,有的孩子非要摸着妈妈的胳膊、耳朵才能睡着,还有的孩子对自己一直用的小毯子爱不释手,更有对毛绒玩具情有独钟。我的外甥女不能离开她婴儿时期用的小猪枕头,每次都抱着、啃着就睡着了。

很多孩子甚至是成年人都有这种习惯!

比如“洪荒少女”傅园慧,在节目中,她的身上始终挂着一条叫“摸摸”的红绳子,据傅爸爸说,傅园慧小时一直喜欢摸一块小方巾,后来长大就改成了一根绳子了。

可见傅园慧在婴幼儿时期跟大多数宝宝一样,也是“恋物的”,只不过像她都20多岁了还恋物,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常见罢了。

01.孩子为什么会有“恋物”行为呢

宝宝在出生后的早期,为了生存而完全依赖妈妈,并感到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妈妈高兴时,孩子也会高兴,妈妈忧伤时,孩子也会忧伤,如果妈妈不在身边他就以为那个叫妈妈的东西消失了。

随着宝宝的成长,能够站立、行走时,宝宝逐渐明白,虽然看不到妈妈,但妈妈并没有消失啊,她一定是在什么地方了,可是在哪儿呢?怎么找不到了?是不是妈妈不爱我了?这些思考会让宝宝心烦意乱,同时也会他感到害怕,没多久,他就会哭起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和哀伤。

当他哭久了,有些累了,其他家人把他抱起来,快睡着了,他趴在被窝里,盖着从一出生就盖的小毯子或抱着娃娃,这些客体都是他熟悉的味道,有可能是妈妈的奶香味,也有可能是他自己的体味,这让宝宝感觉仿佛妈妈就在身边,就像妈妈抱着自己一样,这些都会给予宝宝温暖的安抚,而这条小毯子或抱着的娃娃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妈妈不在身边时,能缓解自己找不到妈妈的焦虑,同时也是妈妈曾经爱自己的证据。

这样,我们的宝宝就成功地创造了第一件属于他的物品,这个物品象征着妈妈的爱也连接着妈妈的爱,它对宝宝很重要,但它既不是宝宝本人,也不是妈妈,它是宝宝的创造物,是宝宝自我发现之物。

这个物体可以实现在妈妈身上实现不了的愿望,宝宝把对妈妈的爱一部分转移到了它身上。它既像妈妈又不是妈妈,既属于自己又现实存在。这样一来,宝宝就创造了一个空间,介于自己的幻想和现实之间,从内部空间到外部空间转换的一个中间地带。

宝宝尽情地爱它,抱着它,睡觉一定要它,尤其要靠它才能缓解睡前的焦虑,没有了它,宝宝简直无法度过临睡前那焦虑的沼泽地。

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把这个有特殊意义的小毯子或者物品叫做“过渡性客体”,正是通过这个客体,宝宝逐渐完成从幻想到现实的转换过渡。

通过这个过程,宝宝建立了一个心理的连续性,使他能够忍受妈妈不在的这段时间。而这样的东西能够带给宝宝安全感,心理学上叫做安抚物。

在动画片《小猪佩奇》中,乔治睡觉都不离手的恐龙先生,就是乔治的安抚物,而闺蜜宝宝是把乳房当成了安抚物。

02.宝宝恋物会发展成“恋物癖”吗

安抚物能够帮助宝宝安抚自己的情绪,会使宝宝变得更独立,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正常现象。

妈妈们不必将宝宝正常的心理行为,过度解读成“恋物癖”“宝宝耍流氓”;也不必担心宝宝有安抚物,是懦弱或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在欧美发达国家,至少有一半的宝宝有安抚物。他们通常在1岁左右,就已经和这些暖心的小玩意儿建立起了亲密关系。

可以很肯定地说,在正常陪伴的家庭,是不必有这种顾虑的。

其实,如果我们成年人心情不好时,抱一抱毛绒玩具,也会觉得很温暖!

而妈妈的乳房,可是宝宝一出生就吃的饭啊!

就像身体科普绘本《乳房的故事》里说的:妈妈的奶,就是宝宝的饭呀!我虽然长大了,可有时,还会想摸一摸妈妈的乳房。不高兴的时候,寂寞的时候,伤心的时候,就想摸一摸。

03.如何正确对待宝宝摸乳房的行为

上文所说,安抚物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现象,那么孩子依赖安抚物的行为是不是值得鼓励呢?也不是。

1、宝宝摸乳房的行为都是从妈妈的不忍心开始

心理学家马勒认为,在宝宝 2~6 个月的时候,亲子之间会有一个正常的共生期(Normal symbiotic phase)。

在6 个月至 2 岁期间,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什么都想自己来,他们开始会爬、会走,会自己吃饭,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亲子关系就开始进入分离期(Separation–individuation phase)。

很多孩子摸奶,其实就是从妈妈的“断奶补偿”开始的,孩子虽然不吃奶了,但是依然要求“摸着奶睡”。

一开始妈妈觉得奶都不吃了,那摸就摸吧,要不也太残忍了。在孩子试探我们的身体时,由于我们的不忍心,说白了,也就是妈妈没有做好分离准备,模糊了孩子的认知,从而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困扰。

2、给孩子树立身体边界

从给孩子断奶的时候开始,我们就该做好与孩子“心理分离”的准备,把他当成一个正在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独立个体来看待。有了这个心理准备,我们才会看到,并尊重亲子关系的边界。

前段时间,安徽一名7岁的小学生上体育课摸女老师胸被打的新闻让网友讨论不断。

发生这种行为,很可能是孩子的心理还停留在3岁前,这时候孩子对妈妈的乳房很有感情,这种好奇、这种感情让他去探索别人的身体,尤其是女性的。

为什么孩子都7、8岁了,行为和心理还停留在3岁前呢?很可能是因为他的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什么叫保持人的身体界限,什么叫尊重他人的隐私,什么叫行为的界限。

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导致了孩子行为的缺失。

3 岁左右的宝宝还处于“性蕾期”,他们还不知道乳房是性器官。孩子摸妈妈,甚至其他女性的乳房,跟成长有关,跟好色无关,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和焦虑。

但是我们应及时让孩子明确,自己与他人的身体界限。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边界,即便是自己的妈妈。

这个边界就是:孩子无权触碰妈妈的隐私部位,从而也会让孩子逐渐树立边界、尊重他人隐私和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这也关乎性和性教育。

我们开始跟宝宝明确身体界限时,会有一定困难。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

不当着宝宝的面换衣服,露出乳房——这也能让宝宝逐渐学会尊重自己身体的边界。

3、帮助宝宝“移情别物”

2 岁左右的宝宝就懂话了,当他要摸你的胸时,可以告诉他你很不舒服,并且也不喜欢。

也可以跟他玩游戏,比如他试探着摸奶时,你可以跟他玩宝宝的小手在哪里?2-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一般听到小手在哪里,他都会伸手给你看的。

如果宝宝还想摸奶,你可以允许他抱你的胳膊。这虽然只是权宜之计,但你会发现,抱着妈妈的胳膊,孩子也能睡得很安心。最重要的是,这个替代过渡尊重了妈妈的身体边界。

当初步引导成功后,再寻找其他可以替代乳房的依恋物,如宝宝喜欢的小玩偶。

当帮助宝宝寻找到情感寄托时,也要多和宝宝互动,比如抱抱他、拍拍他、亲亲小额头等。

这些亲密行为会告诉宝宝:即使不能吃奶了,但和妈妈没有分离。宝宝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也就获得了安全感。

4、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

在与宝宝的相处中,宝宝也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小动作。帮助宝宝戒掉“小动作”,可以这样做:

在外面:要温柔坚定地提醒:“想要摸neinei,需经过妈妈的同意哦”,然后握住他的手或抱一抱他,一般小孩子很遵守规矩的。

在睡前:来一道选择题:“宝宝是想让小熊陪你睡,还是让海绵宝宝陪着睡?”

无聊时:可以对他说:“我们一起看看小蚂蚁在做什么呀”

宝宝的脑回路很简单,一旦他发现新大陆,思绪立马就会被拐跑,所以摸摸暂时也就忘记了…

5、建立家庭支持网

朋友上班后,在孩子1岁时就断奶了,孩子断奶后跟自己分离的也特别顺利,很快就愿意跟奶奶睡了。

可是有一次休假,孩子的话让朋友震惊不已。

中午要睡午觉了,孩子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在这里,我要吃奶奶的咪咪睡觉了”。这时朋友才忽然明白,为什么女儿突然不愿意跟自己睡了……

因为她婆婆常常念叨:当年因为条件差,自己儿子小时候只吃了一个月奶就没了,带着这种遗憾,她使劲在孙女身上找补偿,不仅让孙女摸自己的奶,还让孩子含着睡觉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内心的缺憾,而通过给孩子“小恩小惠”的方式,来争取孩子的爱。不光是妈妈,其他女性照料者,包括全家都要统一战线,这样孩子才能有据可依,便于教养。

04.妈妈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宝宝吃奶时,一边吃奶一边摸是正常的,但是断奶后,还摸,妈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了。也有很多妈妈会选择尊重孩子的感受,放任或隐忍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在尊重孩子感受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对于孩子恋物大的原则是:对于一般的安抚物,像玩偶、小毯子等,如果宝宝自发地依赖,我们不必禁止;如果宝宝没有这种倾向,我们也不必给他提念想,顺其自然。

有人说为母则刚,但是母亲不应该被定义成牺牲者的角色,当我们能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亲子之间的很多问题,反倒都更容易拎清。

孙瑞雪老师曾说过:儿童是在拥抱中成长的,抱是爱的身体语言。小孩子需要抱抱,大孩子也需要抱抱,当孩子哭了抱抱他,难过了抱抱他,高兴了也抱抱他......

而父母经常温暖的拥抱,也是治愈宝宝“恋物”的良药。

---END---

国高级育婴师,多年母婴护理经验,多网络平台原创、签约作者。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同时也是二孩妈妈,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欢迎关注银花育儿!

原创不易,看完受累点个赞再走吧!有任何疑问也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