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宅家带娃,和孩子一起玩钱的游戏,让孩子的财商高一截

2020-02-08   银花育儿

文/银花

我曾经幻想过无数次,要是能放个长假多好啊,这一天在今年的春节终于实现。但因为疫情,我们和孩子都延迟复工开学。曾经幻想过的美好,只过了几天就开始无聊了,尤其是孩子常常追问:“妈妈,我想出去玩,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去啊?”

看着孩子无聊的样子,出去是不能了,那我们就来玩玩游戏吧。而只要提供足够的道具,我们的游戏既能让孩子体验生活,又能消除孩子无聊的日子,所以我们决定玩财商游戏,而孩子们也欢喜雀跃。


1.我是果农

秋天了,果农们丰收了,收了很多的水果,有苹果,橘子,香蕉(这些水果都是孩子们画在纸盒上的,然后剪成个,再准备三个小纸盒),根据孩子的年龄,“水果”的种类可以准备一种或多种,准备的数量可以不一样,比如苹果10个,橘子6个,香蕉8个,再准备数字6、8、10卡片。准备钱币,纸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各一张,硬币1元、1角各10个。

数一数

游戏的玩法:爸爸收获了3个苹果,妈妈收获了4个苹果,宝宝收获了3个苹果,让宝宝数一数大家手中各有几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以此再分橘子、香蕉,让宝宝数一数。


比一比

游戏的玩法:宝宝知道收获了10个苹果,6个橘子、8根香蕉,让宝宝比一比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数字配对

游戏玩法:让宝宝把数字卡片6、8、10分别放在装在水果的纸盒里。

平均分

游戏玩法:6个橘子,怎么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宝宝三个人。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

2.我是远古人

游戏的玩法:让孩子扮演角色。可以告诉孩子,钱是货币,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是没有钱的,人们要什么东西,是通过物和物来交换的。孩子和家长扮演远古人,拿着各种物品在集市上。比如爸爸收获的苹果很多,可是吃不完,想要吃橘子,这时候宝宝收获的橘子也吃不完,想要吃苹果,这个时候宝宝和爸爸就能交换了。可是如果宝宝不想要苹果,想要香蕉怎么办,那就只能找别人了,所以真的好麻烦啊,因此人们找了个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的媒介,方便交易,中间这个充当等价物的东西就是货币。通过扮演角色,在交易中遇见的问题,让孩子了解钱的来历。


拿出1元纸币、1元硬币、一角硬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各一张,教孩子认识钱币。

游戏目的:让孩子了解钱是怎么来的,并学会认识人民币。

3.我是店员

游戏的玩法:创建一个商店,里面的水果、玩具都要明码标价,告诉宝宝多少钱,可以买到某样东西。宝宝可以扮演顾客,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付钱才能离开,也可以扮演店员,提醒顾客购买的货物需要付款多少。

游戏目的:了解钱的用处,加深孩子对钱的认识

4.今天我当家

游戏玩法:给孩子100元,让孩子当家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教孩子“想要”和“需要”的区别,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珍惜每一分钱。


游戏目的:教会孩子学会理性消费

5.我是慈善家

游戏的玩法:参加公益活动可以模拟给受灾的人捐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目的:教孩子正确对待金钱。

常和孩子玩一些财商方面的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对金钱有一个初步的价值观。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山西的段女士夫妇,从浙江打工回到山西老家,因为疫情的需要,从外地回老家要离家隔离,于是就给了8岁的儿子一个手机,以方便联系,可就几天的时间,熊孩子玩游戏,刷爆了妈妈的信用卡,充了13000多元的游戏币,母亲段女士得知崩溃大哭:我一年也存不了这么多钱啊!


财商,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已经成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

财商教育专家马春慧曾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会有人代你去教他,而这个人很可能是债主、奸商、甚至骗子。”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也提到,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长大后会碰到这4个问题:没有节制消费的意识、没有需求排序的意识、没有投资意识和没有危险意识。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是一种素质,它关系到人一生的生存和幸福。

所以,财商教育不仅与财富有关,更是孩子人格培养的重要部分,也是孩子未来能否生存幸福的保障。


剑桥大学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已经足以理解简单的财务课程,大多数孩子在七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财习惯。先给孩子一个初步的金钱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阶段性地去培养他正确的金钱观念,这在家庭中是完全可以做到。

1.在唠叨中给孩子基本的金钱观

在孩子3岁后,我们就可以跟孩子说说关于钱的那些事:比如,你看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是因为赚钱不容易,所以我们花钱不能随便花,要有计划地花,要先想一想,否则真正需要用钱的时候,又没有,那将会是很痛苦的。

所以到超市买东西,我们可以和孩子把需要买的东西列个清单,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可买可不买,这样孩子也能理解。


我不赞成孩子做家事,父母给钱的做法。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让家更好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品质,更是责任。所以到了孩子6岁后,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而跟给孩子的零用钱不挂钩。

我们可以在固定的日子,给孩子固定数目的零用钱,不要随心所欲地给孩子零用钱。

钱是需要劳动、工作赚取的,不随便乱花钱,不拿做家务事赚钱,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金钱观。

2.引导孩子怎么花零用钱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怎么花自己的零用钱,也藏着孩子的金钱观,是需要家长引导的。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零用钱按照固定的比例分成三份,放在三个罐子里,这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与储蓄。


“消费”的罐子主要用于平时日常性的购物和消费,对于这个部分,家长不必做过多的约束;

“捐献”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意味着“分享”,这些钱可以给朋友或长辈买礼物,或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可以培养孩子耐心、友善的品质,罐子里放的钱越多,能帮助的人就越多,孩子就会有一种目标实现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储蓄”意味着一定时期的存钱,家长们可以把孩子近期想要的东西贴在罐子上,激励孩子为目标而存钱。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也会让孩子逐渐学会规划自己的支出。

3.当用不省,当省不用

钱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所以,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他要花钱,一定要让孩子说出花钱的计划。


“妈妈,我上一节琴课要花200块钱,太贵了,要不我就不学了。”

“妈妈,这个小玩具才5块钱,这么便宜,你就给我买吧。”

当孩子有这样的心态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花钱多少不是花钱的依据,而应做到有计划地花钱。当用不能省,当省不能用,如果因为数额小,就认为不重要,这是不对的,因为一万块钱,也是由一块钱累积而成的。花钱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当用不当用。

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钱要用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钱可以带来一定的物质满足,但金钱不代表一切,幸福、成就、爱、真正的友谊和快乐并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学会选择金钱,也要学会放弃金钱,千万不能被金钱所左右,成为它的牺牲品。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联系生活跟孩子讲解,当孩子年龄大一些了,我们可以跟孩子探讨有关金钱的问题。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钱人人都喜欢,赚钱的门道有很多,但是一定要赚合理的钱

勤劳、耐心、节俭、慷慨......这些品质并不专属于某一种人,想要培养出这些品质,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而父母首先自己就要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对许多父母来说,与孩子谈钱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但我们跟孩子谈钱,并不是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大富翁,而是希望孩子能够明白,付出与收获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个奴隶。”让孩子做金钱的主人,孩子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这个假期有点长,但是对孩子的财商教育越早越好!

高级育婴师,两孩妈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想要获得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