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怒批“家长接送”是溺爱,独立很重要,但不能陷入“伪独立”

2020-10-17   银花育儿

原标题:教授怒批“家长接送”是溺爱,独立很重要,但不能陷入“伪独立”

文/银花

孩子上学后,所有的家长都要去接送孩子,有的家庭从幼儿园开始,可能要接送到高中,这也成了我国独有的风景线。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对比图火了,图片中显示中国孩子家长接送的比例非常高,而日本的孩子,即使是处于小学阶段,也大多都是结伴上下学,很少有家长去接送的。

某大学教授针对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教授认为:接送孩子的行为是溺爱,迟早会毁了孩子。

教授从两方面加以说明:第一,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容易造成学校附近路段的拥堵,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第二,家长天天跟在孩子屁股后头,上学送,放学接,孩子根本没有独立的机会,连自己上下学都不会,渐渐变得什么都只会依赖父母!

这位教授的话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很多家长网友的反感,他们直呼:这位专家可能没有孩子。

而家长们的反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自己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孩子的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1.担心交通事故

有人说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己上下学的,现在孩子就是太溺爱了。可你小的时候,学校有这么多的汽车吗?那个年代,估计连自行车、摩托车都不多见吧!

而在我国1-14岁儿童意外死因排序中,道路交通伤害排在第二位。

因为如今车辆数量、道路复杂状况和当年根本不同,以前农村的孩子都没有接送这一说法,现在无论是城里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要家长接送,放学时,没有老师接,老师都不敢放孩子走。

2.担心孩子丢了

有数据统计,中国每年走失儿童的人数是20-30万,但是找回来的几率却不到1%。

人心复杂,还有一些拿孩子做商品的坏人,坏人往往只针对最容易下手的孩子。而孩子丢失了,也就意味着家庭的”支离破碎“,没有哪个家长敢冒这样的风险。

3.担心孩子被欺负

孩子小,也是弱势群体,对一些突发事件没有处理的经验,他们也不懂得主动去规避风险。社会上有些不安定的人群,他们往往就喜欢对孩子下手,而学校经常就成了他们的目标。比如校霸欺凌,小混混找茬,报复社会人员,这些风险往往孩子根本无法解决,必须要得到家长的保护才行。

而中国和日本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放在一起比较也显然不怎么合理,但是日本学校的做法,我觉得对我们的学校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日本学校通常的做法:

.采用“集体上下学”方法

如果孩子住在近处,他们会将住的近的学生分成一组,结伴上学下学。

.制定“通学路”

学校根据学生家到学校之间的路程,设定一段固定的上学放学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会有明确的指示牌、志愿者、引路人看守十字路口。

家长和志愿者在必经之路轮流值班,保证学生安全。如果需要乘坐公交车,也会提前安排好必须在哪一站下车换乘。

.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好

日本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上做得非常好,同时对一些路上的行为也有明确的规定,不存在打打闹闹的情况,因为一旦违规,就会被请家长,所以日本的孩子一般都很守规矩,守规矩成了一种习惯。

所以让孩子独立上下学,不是家长放手就可以的,还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协调,整个社会环境是让人放心的,毕竟家长上了一天班也挺疲劳,如果可以放手,家长们又有什么不乐意呢?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很重要,但一定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孩子会很受伤。

前些天看过一个新闻,一个郑州9岁的女孩因坐反车哭泣,车长问到电话,联系女孩妈妈接人,女孩妈妈表示:

女儿上补习班,由于当天忙,没时间接,想让她独自坐车回家锻炼一下,没想到,女儿真的找不到家。

可是在这位妈妈的风轻云淡中,她心血来潮的”锻炼“,差点儿就让孩子丢了,而孩子第一次的锻炼就如此糟糕,她后面还有信心吗?

所以在育儿的路上,家长也千万不要陷入”伪独立“的教育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找到符合孩子现实情况,去鼓励孩子锻炼。其实当孩子的安全感不够,你越逼他独立,他的内心往往越崩溃。

曾看过一个节目,11岁的女孩先天性失明,而让她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每天她能独自上学,不需要任何人帮助,而她做到这一步,她不知道爱她的妈妈付出了多少,她的妈妈从幼儿园起就一直在后面跟着她,时刻关注她的动静。锻炼是可以的,但得先教,或者有一定的保护措施,的确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了,你再放手,这才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培养。

锻炼孩子独立,并不是要留孩子在黑暗世界中独自探索,而是化成她看不见的守护神,默默支持他,直到孩子能用自己的脚去丈量世界。当孩子有了坚强的后盾,哪怕遇到了困难,他也能有勇气走出黑暗。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永远不要剥夺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当父母过度保护或帮助孩子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和机会。

对于7-8岁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收拾房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小物件等等,随着孩子的年龄尊长,有一定的保护意识和能力,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上下学了。其实,只要父母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我们的孩子就不会太依赖。

3.不要一下子放手,先让孩子去适应

前几天,朋友很感叹地说,当年女儿分房睡,一到晚上就赖在自己的房间不走,或者抱着朋友不让她离开,现在孩子上初中了,朋友开玩笑说:”妈妈想跟你睡。”女儿竟然拒绝了。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教条化,觉得3岁就要分床睡,18岁就该撵孩子出家门,而应该是逐步退出的。例如家长想鼓励孩子自己上下学,家长要先教会孩子一些交谈规则,比如在路上不要打闹、走人行道等等,可以先送一段路,或者和让孩子安排路线,鼓励他跟住得近的同学结伴上下学,让他逐渐适应,又或者偷偷跟在后面,让孩子能完全自己走。

可以给孩子看交通事故教育影片,培养孩子交通安全意识,看着影片里真实发生的交通事故,孩子们肯定会心存敬畏。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家长接送显然是最安全的一种方式。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4.父母要心态平和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在孩子独立性方面,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样,所以父母不要盲目攀比。如果孩子强烈反对或者做起来不开心、力不从心,那么回头审视一下,你的要求是不是有些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并且要辨别出是孩子做不到、恐惧、还是偷懒,视具体情况而定。

孩子真正的独立性,就像是在土壤里播下的一颗良种,需要在关爱和呵护下成长,不是急于求成,而是水到渠成。

高级育儿师,关注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获取更多育儿资讯,欢迎关注银花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