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人人都在勾引你掏空钱包。你是“存款族”、月光族”,还是“月欠族”?
据数据报道,超两成白领2018年处于经济负债状态:盘点收入盈余时,有21.89%的受访白领处于负债状态,成为典型的“穷忙族”,存款余额为“1万-3万”的白领占20.15%,存款“5万以上”的白领为17.67%。
这说明了什么呢?
- 薪酬收入会直接影响存款余额
- 越来越多年轻人将辛苦赚到的钱,立即花光,甚至透支消费。
这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因为金钱是身外之物,生无带来,死无带去。它本身也不能使人幸福。
然而,倘若有一天,我们失去赚钱能力,能靠什么活着?
社会救济?啃老?睡大街乞讨?
还是什么呢?
我细思极恐。人若如“抢”,钱则如“子弹”。一个人手里持着一把枪,却没子弹,则抢力不足,想打赢人生这场战争,难矣!
既然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筹码,那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不看重它呢?
问题出现在哪?
爱面子是贫穷的死敌
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56%暂未开始为养老储蓄,44%群体中平均每人每月储蓄只有1339元,部分年轻人处于“零储蓄、高负债的状态。
这说明了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有问题,大家热衷于想做“负翁”。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有二:
- 商家和借贷机构别有用心,他们善于利用消费心理,操控着消费者的腰包。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月薪就逐渐为琳琅满目的产品所替代,更糟糕的是无意间过度买买买,直接陷入负债囧境。
- 盲目从众又死爱面子。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讲到:“社会认同,仅仅由于看到别人的消费而引起的模仿性消费,不但能够让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我们的产品,而且还能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也就是说,大家乐意从众消费,来显摆自己。
如果消费能给我们带来快感,让我们幸福的话,这也没什么不好的。然而,问题是大部分人的消费欲望超于本身赚钱能力。直接来说,我想要的东西太多也太贵了,但我买不起。怎么办呢?
没钱买,就好好赚钱,如此简单。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又死要面子,累的、脏的、不体面的,全不干。所以,只能用“佛系青年”四字来欺蒙自己。
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极为愚蠢的想法。年轻人,你干嘛那么佛呢?说一句话:“我要钱,有那么难吗?”
李嘉诚曾说过一段非常直戳要害的话:“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 啥也不懂还装懂, 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也就是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爱面子本身没有错。但在没钱的情况下,还死要面子,这辈子也只能是活着受罪了。
你想要活着受罪还是死要面子呢?你的面子又值多少钱呢?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和面子没有关系。但一个人是否有钱,和本人是否爱面子有关系。
为了钱,而不要脸,没有错。为了面子,舍弃梦想,也不要钱,只活于在他人的言语之中,才是真正的蠢者。
为什么呢?
在这个金钱社会里,没钱就没底气,没钱就话语权,没钱就没势。这听起来似乎是危言耸听,但是真实世界确实如此。
唯有钱,才能堵死恶嘴。
唯成功,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明白,说得透。
所以,你也别傻了!别再哭爹喊娘叫冤枉,说没钱了!放下面子,看看钱包,不要过度消费;放下面子,所有不会把你送进监狱,又能赚钱的事,都可以去做。
用一句话来说,放下面子,你的钱就来了;不要脸,你的腰包就涨了。
既然如此,年轻人,你为什么要面子,而不要钱呢?
人要有钱。钱是人生的筹码,也是人生的阶梯,没钱谈何远大理想?
我并不是想否定没钱的人生就完蛋了,而是个人认为人有钱了,才能创造更多可能。
前几年,香港拍过一个节目,叫做《穷富翁大作战》。在这个真人秀里,节目组邀请了香港的富翁体验穷人的生活,来探索穷人是否可以逆天改命?
有富翁在参加节目之前,一向信奉:“只要你有斗志,就能变身强者”。但结果呢?
在体验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我已经完全没有心情去考虑其它,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
这说明什么呢?
忙完一天的活儿,人们早已精疲力尽了,哪来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与学习,于是思维渐渐僵化,直到陷入越忙越乱,越忙越穷的怪圈。
所以说,穷人之所以会穷,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站位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对的。我们习惯于用它来描述人生不同阶段中,不同层数的不同需求。
但在我看来,这个理论不仅描述了人生的发展层次,更是描述了社会所有人的不同站位。
现实社会中,大部分人属于底层,只能为努力为生存而奋斗。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实现自我,追求精神享受。
那谁才能属于极少数人呢?
从事脑力活动的工作者,如商人、思想家、投资者等类型的人。
《人生的智慧》的作者叔本华,就是出生在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类似的有出生在中产阶级的比尔盖茨,还有马克思、巴金、徐志摩、鲁迅、周恩来等人。
也就是说,“家里有矿”易出名人。为什么这样讲呢?
他们不需要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劳碌。对他们而言,唯一工作就是观察别人的生活、学习、紧接着任由思绪飘散,直到悟出真理,然后再用大把时间跟我们瞎逼逼,讲一堆人生真理。
我们皆知:“时间就是金钱”。反过来讲,有钱其实就有时间了。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仅仅在天生的基因不同和后天的努力程度,而且更在于财富的起点。有财富了,就更多时间,也就能创造更多可能。
由此可见,人拥有的筹码不同,站位就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样,努力的方向则不尽相同。金钱是一个阶梯,它让帮我们从不同角度看这个世界。富人能站高望远,想着如何活得更好,创造更多可能,而穷人所有的努力很可能仅仅只为了生存。
所以,人要努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要有钱;筹码是人生的阶梯。
如何让自己更有钱?
网上诸多文章,以及市面上不少书籍,都是教如何实现财富自由,或是做出正确选择、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但这些本质上来讲,无非是换汤不换药的新说法。人想要有钱,不就是做好“开源”、节流”这四个字?
我们常说开源节流,开源就是赚钱,节流就是控制欲望,省钱。但无论是赚钱还是省钱,都是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钱,然后获得更多主动权,不做金钱的奴隶,最终目的“活得更幸福”。
我之前对赚钱、省钱没什么概念,只是觉得人活着,本来就很难了!只要生活过得去,日子过得开心就好。
直到有一天,我在看《穷查理宝典》时,有人问查理芒格:“如何致富”。老人家的智慧回答,瞬间让我恍然大悟。
芒格说:“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大多数人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东西。”
原来,让我们变得更有钱,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不是掌握多少赚钱技巧及省钱方法,而是如何让自己“每天都在进步”。
不是说书上讲赚钱方法没用,而是说我们在掌握和践行这些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保持每天都进步。
像《小狗钱钱》这类书讲的赚钱之道,是非常有用。
作者给出了两个赚钱的重要建议:
第一,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
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拥有的东西上。
也就是说,赚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解决别人的难题,另一种是靠兴趣赚钱。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获得金钱,有一个重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规则就是“边赚钱边进步”。凡是不能让你有所进步的赚钱方式,都不值得付诸一生时间去做。
事实上,挣钱本身有两个含义,一是挣钱,而是挣“前”(前途)。
以我为例,我从不为了稿费为写作。也就是说,我不会去找投稿渠道,然后一直写稿、投稿、获得稿费。
但我会写作。只是我把写作的重心放在学习、成长之上。通常,我会花80%时间留给读书上,只用20%时间在各大平台进行垂直写作。因为写作是在榨干自己的过程,若没有持续学习,总有一天自己的思绪会枯竭。
所以,我的做法是:
- 边学习边写作,积累各平台粉丝
- 做读书、写作免费社群。
- 开课和做个人成长咨询服务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要类似的学习生产模式:“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
但是呢!这种模式,相比靠投稿赚稿费的模式,前提投入大,但收益少。不过,后期却很可能产生复利效应。
用杰西·利弗莫尔说过的话来讲就是:“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赚钱的最佳方式是
- 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又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事情来做。
- 自己边做事边赚钱的同时,还要边进步。唯有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实现复利效应,才能让钱会生钱子,钱子会更多钱孙。
好了!现在我们回头来思考:“为什么很多人越忙越穷呢?”这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原因很简单。无法实现复利效应的努力,一切都是在用时间换钱,穷也!以有限的时间,换取无限的金钱,囧也!
其实当我们反复地做用一件事,今天所做的事,所赚的钱,和明天是一摸一样的。这种不思进取的、盲目的赚钱方式,实在蠢也!
这诚如《穷富翁大作战》在节目最后田北辰说了一句非常扎心,但又十分现实的话:“这个社会正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赚不到钱的致命点是人的不长进。
【总结】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有所顿悟。
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人人都在勾引你掏空钱包。放下面子,你的钱就来了;不要脸,你的腰包就涨了。
钱是什么?
钱是一个放大镜,它能让好人变得更加好,坏人变得更坏人。
钱是一个阶梯,它让帮我们从不同角度看这个世界。富人能站高望远,创造未来,而穷人却只能为了生存而不懈努力。
钱是一种有繁殖力的东西。它能让富人更富有,也能穷人更穷苦。用《圣经》里所说的话就是:“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尽管如此,金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它是外之物,生无带来,死没带去。
所以,愿你我都能如芒格所说的,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我们都会有所进步,直到最后,顺利地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