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6季上周末强势回归,“金句达人”傅首尔和“小鲜肉”岳岳的精彩辩论,让人直呼太!有!共!鸣! 他们的辩题是:“公共场所遇到熊孩子,他的父母无动于衷,我该不该教育他们?”
确实,熊孩子们的任性,不仅让当父母的人感到头疼,对路人的杀伤力也不少。 去游乐园不买玩具,又哭又闹;去电影院乱踢前排凳子,影响观众;坐飞机把过道当跑道,还在上面踢足球;餐厅吃饭一言不合,就拿筷子敲碗…… 不受控制,没有秩序的孩子,让一些放弃挣扎的父母说:要不是在家里太吵,谁会把他带出来呢?
“你只是觉得吵 而我却不想活了”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熊父母。 今年6月,1位女乘客在乘坐G12次高铁时,车厢中一位小孩在过道乱跑,女乘客和小孩的爷爷提出希望管教一下。然而老人却对此不理不睬,正当她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时,老人把她的手机打掉,喊道:“小孩就应该活泼,小孩不懂事,他吃屎你也吃屎?”
事后,老人的激烈反应让原本吵闹的小孩都呆住了。女乘客柔声要求小孩乖乖坐定不要乱跑,小孩点点头同意了。 其实,熊孩子也不是很难教育,但有的父母爱子心切,并没有做好该有的榜样,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为什么熊孩子爱在公共场合哭闹?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父母:“我感觉不到关注,而且,对于如何得到归属感或者关注,有着错误的想法和行动。”
对于这种行为,在《孩子爱发脾气,父母该怎么办》一书中,作者莱利博士有这样的说法:
“小孩无法用词语或口头方式告诉你他的烦恼或不快,而情绪和行为天然就成为他们爱用的语言。所以,在每一次哭闹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孩子一颗脆弱、无奈的心。” 在公共场合中,父母也许忙于看手机,收拾行李,而对孩子的诉求没有作出正面的回应。小孩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他们就通过哭闹,最快引起父母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综艺《妈妈是超人》
比起棍棒
用游戏培养熊孩子更有用
在《奇葩说》中,岳岳说:教育远不止于教训,给熊孩子们最好、最温柔的教育,有时只需短短一句话,一个游戏,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父母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整理的小游戏,不单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孩子的5种思维——即辨识思维、分类思维、选择思维、收纳思维、记忆思维。
1.找出物品不同处的游戏。
引导孩子找出物品中不一样的地方,或者一样的物品,来锻炼孩子的辨识思维。
2. 分类小游戏
让孩子开动脑筋自由发挥,将物品归成几类。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大人只需适当的引导,他们就能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分类标准了。
3.选择玩具小游戏
和孩子约定好,玩具箱一满,就要剔除不要的玩具,想要买新的玩具,就必须减少一些现有的玩具,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取舍能力。
4. 放回原处小游戏
让孩子决定物品放置的位置,并贴好标签。拿过的物品必须放回原位,这个小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以及收纳能力。
5.寻找物品小游戏
让孩子和爸爸比赛,谁最快猜出家里的剪刀放在哪。最快猜出的有奖励,这样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他的家庭意识,让他知道不能所有事都靠妈妈。
俗话说,穷养富养不如父母的教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将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便无法教育其他熊孩子,也应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有素养的小天使。
你在公共场合遇到过熊孩子么?最后你是如何应对的呢?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经验心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