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古驿道网 祁方
2019年9月8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在韶关乐昌坪石正式挂牌,标志着广东省活化内迁高等院校的遗址遗迹、谋求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众所周知,自近现代以来,华南地区渐成中华民族风气得先之地,这均源于先进思想文化的传入与散布。而在这其中,国民教育最为民族复兴之基本依托,高等教育则更肩负着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大学内迁,有着保存延续中华民族教育星火的深刻实践。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挂牌。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纪念柱建成揭幕。
在这其中,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粤北乐昌坪石、以及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内迁清远连州东陂,它们均已成为了今日中大、华工、华农、华师、惠州学院、仲恺农学院等高校和华附、省实、广州培正、广州七中等中学的根脉所在。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岁月里,一众师生延续了华南教育的光荣传统,还有诸多大师们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坚守与坚韧、谱写了一幅幅壮丽的学术画卷。依托南粤古驿道活化的深入,挖掘、复活内迁高等院校的遗址遗迹、乃至历史文化,有着重塑它们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圣地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忘初心、不忘师恩、传承华南教育星火的践行。
图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陈列展馆。
图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励儒书社。
正是基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承载的教育精神以及新时代意义,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自始至终、前赴后继地投入其中,为研学基地的建设付诸了极大的努力与贡献。还有,众多华南学子也纷纷参与其间,在各自领域里不遗余力地助推研学基地不断向纵深发展。这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学子莫道明便是其中一员。
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亚南书舍进行景观营造。
图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烽火里的中山大学图书馆”展示牌。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工毕业生,感师恩与教育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莫道明,在得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挂牌后不久,2019年10月30日,莫道明欣喜地深入研学基地参观学习,同时希望能够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践行华南教育精神、落实教育帮扶措施,圆梦他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与情怀。
莫道明与乐昌市市委书记沈河民、副市长邓洪玮参观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中大天文台遗址,缅怀先师前辈。
莫道明与乐昌市市委书记沈河民、副市长邓洪玮参观当地学校。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莫道明一边实地详细了解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遗址遗迹,一边与当地政府领导探讨各种可能的修复利用方式与细节。
莫道明表示,这次他来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瞻仰,是怀着对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先师前辈的缅怀之情,重温了一众先师们在艰难困苦中仍然坚守着教育兴国的信念,他由衷地对坪石先生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对当年为延续华南教育星火而做出贡献的当地老百姓表达真诚的感恩之心。当然,他更对以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当地政府为代表的众多研学基地建设者表示衷心的钦佩。同时,他希望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与当地学校建立教育帮扶合作关系,包括选派当地教师来省实天河学校培训、省实天河学校选派教师去当地学校支教以及其它教育资源共享等,可以让当地师生得到实实在在地帮助,或有助于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
另外,莫道明还建议,希望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打造成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示范性教育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此目标,需要充分提炼研学基地的现实意义、以及新时代价值,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他也将竭尽全力推动该研学基地的建设,与广大有志之士携手传承华南教育精神、共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事业的兴旺发展。
莫道明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七年的华工求学生涯对他的人生和事业都有着极为关键的积累和锤炼意义。毕业后,莫道明也时刻铭记着师恩以及教书育人的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并一直在做着努力和探索。
2011年10月,莫道明向华南理工大学捐资5000万元,同时创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2005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与广东实验中学合作,莫道明投资3亿元创办了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该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开发包括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体育等 “六育”特色的生命化教育,业已成为广州民办学校成功的典范。2019年,莫道明还探索创建了高中英才班,志在培养“内心丰盈,独立担当的未来领袖”,并亲自担任该班班主任,继续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2019年国庆期间,来自广州、坪石两地的小学生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组织进行红色教育活动。
广东省内数百名师生组成研学团到韶关坪石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开展“大学寻踪之旅”。
回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始末,不难看出,以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为代表的众多专业人士对服务人民福祉的追求与坚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还有诸多华南学子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探索,这些都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所蕴含的教育精神不谋而合,都是致力于传承华南教育的光荣传统、推动华南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信有了这样一批有社会责任感、有志教育事业的热心人士的加入与奋斗,华南教育星火必将再次燎原,合力助推中华民族文化再次勃兴、以及人民福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