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里不知名老庙,每个人进门都要过安检,里面藏了什么宝贝?

2019-12-24   黄小黄走陕西

一座老庙,是个免费景区,却护卫森严,每个人进门之前都要接受安检,里面到底藏了什么珍贵的东西?

前段时间,黄小黄慕名来到西安城东才开放不久的东岳庙,这里进门只需要用身份证领取一张免费门票就可,但进门时却发现大门处放了一台安检机,还有一道安检门,一个全身制服的保安人员站在门口监督进门游客过安检。

东岳庙到底是个什么庙,管理这么严格呢?

在大门右侧有一块文物保护碑的牌子,上面写着“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公布,西安市人民政府2018年3月28日立”。

在文保碑的背面一般都有介绍,黄小黄绕到背后,从碑文中了解到东岳庙为明清时期西安府城的著名道观,是为祭祀五岳之首的东岳“岱宗”而修建的,始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明清时多次修葺、扩建。

原庙有华表、山门、会堂、牌坊和三教宫,现在只保存下来大殿、二殿和台阁等古建筑,大门和侧面的廊房等都是后来新建的。

即使是古建,那也不至于戒备这么森严吧!从碑文里,黄小黄又得知东岳庙藏了“珍宝”,那就是“清代壁画”。在东岳庙的大殿和二殿的殿内墙壁上,保存着陕西现存单体面积最大的古代宫观壁画,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很高,也许就是为了保护古建筑和壁画,东岳庙才设了安检机吧!

我们都知道,为了保护古代壁画,很多有壁画的景区都禁止拍照,东岳庙也是这样,进门之前,安保人员专门叮嘱我:“大殿里面不能拍照,其他区域可以随便拍。”

这就是大殿

走进东岳庙后,发现这里十分空旷,大殿、二殿和三殿排成一条直线立在院子中轴线上,一眼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当我走近离大门最近的大殿时,越是靠近,越发觉得它的高大——刚才只不过是因为庭院太空阔了才显得殿堂低矮啊。

站在大殿下方,打量着这座古建,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也被它古朴沉稳的气派感染到了。首先看到的是环绕大殿的柱子,一共有24根,十分粗壮,稳稳地支撑着上面看起来很沉重的房梁、斗拱和屋顶。

屋顶原本是一座古建最华丽的地方,现在却因为在漫长岁月里剥落了油彩,暴露出原木的颜色,又因年深日久染上了暗淡陈旧,显得更加古老又结实,很有力量感。

没带相机,手机拍的不清晰

殿前还挂着三块牌匾,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斑斑驳驳,模糊不清,仔细辨认正中的一块,上面写着“帝出乎震”。这是《周易》里面的语句,意思大概为“太阳在东方升起”,刚好和“东岳帝君”是呼应的。

克制住激动的心情,终于跨进殿内——非常高大的殿宇,里面空空如也,没有雕像,也没有游人,只有满壁的画。抬头,木头房梁是彩色的画。环顾四周,墙壁上能画画的地方全是飘逸的线条和若有若无的色彩。

殿里光线幽暗,近视眼没戴眼镜很吃亏,好在景区布了个“金壁辉彩”的展览,在地面上环绕着三面墙壁对壁画内容进行了介绍,还截取了一些壁画的画面:人物、山水、花卉、亭台楼阁,美丽的女子、儒雅的药师、可爱的孩子……

门票上就是壁画的画面,选的图没有看到的精彩

虽然画的是宗教里的“司职图”,比如“陈状司”、“鬼魅司”、“还魂司”、“勾愿司”、“财帛司”之类的,但是画面生动极了,有古代“文人画”的感觉。

大殿里面没有人看管,不过有监控摄像。虽然看到美好的东西,很想举起手机拍下来,但最后还是克制住自己了!想看了再来看就是,反正就在城里,门票还免费。

大殿外面,和人对比可以看出它的高大

从大殿出来,又去转了“二殿”,这是寝殿,原本供奉东岳大帝夫人淑明皇后。殿里也有壁画,残存100平方米,现在因为在修复,没有开放。

二殿

二殿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高台,上面有座比大殿和二殿小得多的殿宇,这就是“三殿”

左为三殿,又叫父母殿,远处能看到城墙和墙外的高楼


三殿正面照

原本供奉的是东岳大帝的父母,现在殿里没有神像了,布了一个小小的书画展,画作的作者大多是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人物,有清末民初的海派画家金梦石、民国画家吴待秋等。

这幅画好玩,拍了一张

因为东岳庙现在是“西安市民俗博物馆”所在地,在大殿和二殿一侧的廊厅里,还布了“荷包”展,里面除了展出各种各样的老荷包,还把荷包的起源、发展、寓意、刺绣的技法等工艺都介绍得很详细,虽然布展方式有点呆板,但静下心来看还是能收获很多知识的。


一个想“跑路”的荷包


露天还有很多石雕


拴马桩和石雕

东岳庙具体位置在西安城墙的东门里,27、43、45、47、102、203、252、604、612、8、37、182、300、602、622等十几趟公交线路可以直达,坐到“东门里”公交站下车,再走两三分钟就到了。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