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永寿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监督这个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始终把监督挺在前面,在补齐监督短板、聚焦监督任务、提升监督效能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努力以高质量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规范使用谈话室。充分发挥谈话室的功能使用,按照违纪类型及情节轻重,提出了“咬耳扯袖”提醒类、“红脸出汗”训诫类和“惊醒挽救”惩处类三种谈话类型,通过对党员干部实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惩戒教育、保护挽救”的分层次谈话,使党员干部日常行为得到有效规范,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得到有效纠正,违纪违法问题得到及时惩戒。谈话前坚持“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暖手,一把椅子让座,一声问候暖心),谈话时坚持“三个一起”(与谈话对象平等交流,一起诵读入党誓词唤醒铮铮誓言,一起重温党章激发党性自觉,一起学习党纪条规对照存在问题),谈话后坚持“一送一查一回访”(向谈话对象赠送装有《党章》《纪律处分条例》等资料的“精神礼品袋”,对训诫类和惩处类谈话对象现实表现、整改情况开展检查,对惩处类谈话对象进行回访)。截至目前,全县利用谈话室开展各类谈话71人次,其中党委班子成员开展谈话14人次。
二是充分利用监察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发挥作用。2018年7月底,我县被省纪委确定为监察对象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纪委对7145名监察对象和89个行政企事业单位、130个局级下属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和录入,探索建立了“基础建库+日常监督”的应用模式,实现了监察对象监督全覆盖。通过对个人信息的综合分析统计,结合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进行“精准画像”,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管理。将未发现问题的党员干部标注为“绿色”,将受过党纪政务轻处分的干部标注为“黄色”,将组织处理严重违纪违法的干部标注为“红色”,抓早抓小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做到对绿色常常提醒,咬耳扯袖不放松;对黄色时时关注,红脸出汗及时纠偏;对红色紧盯不放,加强回访教育,挽救转化。如:利用信息系统,县纪委对今年有子女参加高考的6名科级干部提前发出提醒函,要求不能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向科级干部发送廉政提醒短信340条,谈话函询7件(次)。此项工作在《中国纪检监察报》进行了报道。
三是建立运用廉政档案。紧盯“关键少数”,为全县400余名县管领导干部建立动态廉政档案。通过“建、管、用”相结合,摸清了全县“廉情”底数,为实施重点监督、精准监督和把好选人用人的政治关、研判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是注重科学建档。建立“一人一档”,实行纸质版档案和电子版档案“双档案”管理,专人专管。档案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履历、职责分工、家庭情况、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受党纪政务处分、廉政意见回复、组织处理和个人述职述德述廉等内容,立体化、全程化展现干部“廉情”底数。二是注重动态更新。坚持动态管理,定期检查、更新、补登内容,及时追踪了解党员干部个人的廉洁自律信息情况,由专人补充完善,更新信息资料,做到“零”疏漏。三是注重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廉政档案和日常监督作用,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客观评价干部廉洁从政情况,为推荐、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业绩评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等提供依据,推动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今年以来,共办理党风廉政意见回复1776人次,其中提出否决建议39人次。
(永寿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