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四岁的时候曾问我:“妈妈,为什么你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看手机呢?你看我都没有看手机呀!你抱着我睡觉不好吗?”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咯吱一下疼极了。
我一边放下手机,一边搂着女儿,一边告诉她:“宝贝儿,妈妈看手机其实并不是在玩。因为妈妈第二天要写文章,所以妈妈希望能够通过查看新闻的方式来积累一些素材。”
和很多父母一样,我白天工作,同时还要兼顾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洗衣做饭做家务等等,我的确认为只有孩子睡觉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时间。虽然我的解释得到了女儿的理解,但我认为我可以再熬一熬,把女儿哄睡熟了之后再看手机,哪怕熬得晚一点也要忍一忍。
再加上平日里带女儿出去玩耍的时候,看到一些家长玩手机痴迷到对孩子百般忽略的样子,我就忍不住提醒自己“一定不能跟他们一样有相同的行为”。
曾经在湖南卫视《少年说》里有这样一段视频——
系着红领巾,穿着校服的一个小男孩站在勇气台上朝着父母大声喊着:“我想让你们陪我讲话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玩手机!我想让你们陪我出去走一走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玩手机!”
“你觉得王者荣耀跟吃鸡游戏好玩吗?”爸爸开始插话了。
孩子哽咽地哭着:“在没有你们陪伴的时候,我觉得游戏是我唯一的陪伴者。”
听听这些孩子的心声,曦曦妈忍不住觉得心痛不已。当孩子喊出那句“我想让你们陪我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时,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啊!作为父母,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认识到高效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以下几点一定要牢记——
(1)别怪孩子玩游戏,其实父母才是罪魁祸首。
疫情期间,曦曦妈把所有的《老师请回答》这个节目都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家庭:爸爸是巨婴,家里最常见的一幅画面就是38岁的爸爸躺在床上玩游戏,5岁的儿子坐在地上玩游戏。
这个爸爸非但意识不到自己应该分担家务,参与孩子的教育等问题,反而告诉各位老师:“我也没办法啊,他总是很吵,但是我给他手机玩游戏他就会立马安静下来。”用妈妈的话说:“我要是出差了,他们爷俩在家一天可能说不上一句话,都玩着各自的手机。”这样一幅画面,我光是想想就觉得可怕,更别说这个妈妈天天都在经历这样的事情了。
就像《少年说》里那位冲着爸爸妈妈呐喊的孩子,他对父爱母爱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可爸爸非但不反思自己,转而反问孩子:“王者荣耀、吃鸡游戏好玩吗?”或许对爸爸来说,这两个游戏的确很好玩,但是孩子心中其实最缺的还是陪伴!
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父母是怎样一个人,孩子就会成为怎样一个人;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原件出了问题,复印件绝对会跟着错下去的。当某一天,你认识到孩子痴迷于手机、游戏已经无法自拔时,恐怕你自己下定决心戒掉手机,对孩子来说都毫无意义了。
(2)连家长都无法抵制手机、游戏的诱惑,又何况一个孩子?
看看自己身边的成年人,过马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坐车看手机,上厕所看手机……
当孩子缠着妈妈一遍又一遍问妈妈同一个问题时,妈妈要么“嗯”“哦”“啊”的回答着,要么就推开孩子“没看见我在看手机吗?走开!”当孩子兴高采烈地给爸爸分享自己在学校的趣事时,爸爸却一脸专注的盯着游戏,呵斥孩子“一边去待着!没看见我有事吗?”当孩子求着父母陪自己出去散散步,父母却一边盯着手机,一边故作耳聋听不见……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爸妈作为一个成年人都不能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又拿什么去指望孩子足够的自律呢?
在我们家,孩子绝不会碰我们的手机,因为她知道手机是爸妈工作用的。并且我们制定了规则:周一到周五孩子不能看电视,玩平板。如果实在是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她通过平板学学英语。
周六周日两天,在完成了作业以后可以看看电视,玩一下平板等。当然,几乎每周末我们都会抽出一天的时间带女儿出去玩耍,这样她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并且快乐越来越多。
(3)低质量陪伴孩子十天,不如高质量陪伴孩子一天。
生活中很多家长所认为的陪伴孩子,就是呆在一个空间里,孩子玩孩子的,父母玩父母的。曦曦妈在此提醒各位家长,这种毫无交流、互动的陪伴还不如不陪。
因为孩子对父母陪伴自己其实是有很强的期待的,当孩子发现父母还是不愿意真诚跟自己玩或者交流的时候,孩子内心的失落感就会极其强烈。那么真正的高质量陪伴是怎样的呢?
首先,曦曦妈认为放下手机是第一步;其次,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保持一颗童心跟孩子玩游戏、讲故事等等都能够拉近自己跟孩子的距离;再次,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总是以家长的高度诋毁孩子;最后,有时间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尽量多跟孩子互动,有交流沟通才会有真感情。
——————
您是一个手机不离身的家长吗?你的孩子有没有说过希望你放下手机陪自己的想法?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Fypz3IBiuFnsJQVYJa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