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汁味十足的罗马式英雄战败的悲歌

2019-10-29     辣评社

文/秋水

从某种角度来看,姜文是一位思想上极具悲情色彩的导演,在他个性强烈影像风格背后,往往暗示着理想的破碎与角色英雄式的死亡,浪漫主义的视听表达中释放着直击灵魂的悲哀与荒诞。

导演: 姜文

编剧: 朱苏进 / 述平 / 姜文 / 郭俊立 / 危笑 / 李不空 / 马识途

主演: 姜文 / 葛优 / 周润发 / 刘嘉玲 / 陈坤 / ...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动作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四川话 / 山西话

上映日期: 2010-12-16(中国大陆)

片长: 132分钟

又名: 让子弹飞一会儿 / 火烧云 / Let The Bullets Fly

第48届台北金马影展 (2011)

最佳导演(提名) 姜文

最佳摄影 赵非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2012)

最佳电影(提名)

最佳男主角(提名) 葛优/姜文




经典辣评

在经历了《鬼子来了》思想上的沉淀,《太阳照常升起》叙事上的实验后,《让子弹飞》时期的姜文对于主观镜头与符号语言使用早已驾轻就熟。“马拉的列车”、“延时飞行的子弹”等一连串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影视造型在影片开头就提醒着观众。

《鬼子来了》海报



《太阳照常升起》海报



导演想用符号化、仪式化的镜头语言去解读某种荒诞,造型逻辑的反叛实际上是人为制造的一种反思,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政治寓言。在黑色幽默的个性表达中,姜文用一种调侃的口吻直指时代的悲哀与历史的荒诞。




如果将鹅城当作重现民国政治生活的艺术模型,那么“挣钱”与“公平”就是这场政治游戏中的两大政治口号,也是所有鹅城外来者来到这里的原始动机。

在这一场角力中,张麻子是“公平”这个口号的提出者,也是唯一一个虔诚的信奉者。汤师爷与黄四郎的行为动机都很纯粹,就是“挣钱”——不择手段的搜刮财富。汤师爷之所以与张麻子站在同一阵营,是因为汤师爷利益的变现要依赖张麻子斗争的胜利,维系汤师爷与张麻子合作的纽带不是理念的相同而是利益的相通。



几位兄弟的确是张麻子的忠实追随者,但他们来到鹅城的目的也是“挣钱”。因此当“钱挣到了”之后,他们也立刻离张麻子而去,结束了啸聚山林、劫富济贫的生活。老三、老五在离开张麻子时找了一个很迁强的理由“不轻松”。从一句“不轻松”中就可以看出,他们跟随张麻子斗争的目的也是“挣钱”而不是“公平”,他们也想攫取财富享受安逸的、压迫者的生活。





人都是有私欲的,普通人更关注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崇高的政治理想。一场斗争的目的往往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而不是实现公平。公平与正义仅仅是被压迫者对既得利益者的一句斗争口号。当身份置换,被压迫者成为既得利益者时,他们又会竭尽全力用一种不公平去维护既得利益。

在张麻子等人出城剿匪之前,黄四郎曾手握一枚炸弹,并郑重其事的向胡千介绍它的来历。他说这炸弹是武昌起义中留存下来的。再结合之前黄四郎曾说见过张麻子,我们大致可以推测黄四郎曾经也是一名革命党人。但在革命结束之后,他成为了利益的既得者,他身份也由一名反抗者变成了一名统治者。压迫的对象时时在变,但压迫的本质亘古长存。



在电影的最后,作为胜利者的老三、老五、花姐坐着火车去了上海。在火车扬起的烟尘中,一个模糊的黄四郎的形像诈尸一般的出现在后车厢,这种看似矛盾的情节设计,实际上是在构建一种意象化的表达符号。

在这里,黄四郎不再是一个人,他更是既得利益群体的象征。旧的“黄四郎”被打倒了,新的“黄四郎”又站起来了。作为这场斗争的胜利者,老三、老五、花姐都是“黄四郎”式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最终背离了这场斗争的初衷,裹挟着自己财富去制造新的不公平。那辆通向鹅城,鼓吹着斗争、公平与拯救的列车,在利益达成之后也毅然掉头驶向了财富的属地。历经一番枪林弹雨,他们最终实现的是汤师爷“挣钱”的美好愿景,关于“公平”的斗争口号却被遗忘在胜利的烟尘中。

所以说真正的失败者并不是黄四郎而是张麻子,黄四郎死了,但还会有无数人向他的利益目标挺进;张麻子赢了,但却只能一个人去附和他的理想主义。《让子弹飞》绝不是阿里斯托芬式的反讽喜剧,甚至在结局上都不能称之为喜剧,它是一场汁味十足的罗马式英雄战败的悲歌。


片头与片尾都插入了久石让的经典配乐《太阳照常升起》,它雄迈、激昂的音乐风格折射出的是理想主义的一腔孤勇,以及英雄挫败后的无奈与悲壮。无论在什么时代,为弱势群体发声的人往往都是一个时代的孤独者。

不得不说,姜文的野心很大,他借助荒诞的表达,在对历史的调侃中延伸出了对现实的反思。“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这句台词并不只是一句娱乐大众的喜剧噱头。

浦东在民国时期是不毛之地,甚至到建国之后仍流传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俚语,外滩才是民国上海辉煌的记忆,浦东真正成为上海繁荣的代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浦东的繁荣也象征着现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姜文之所以要做这种移花接木的处理,就是要在对历史的解构中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接。

浦东的繁荣正是由“花姐”所代表的胜利者们创造的,浦东取代外滩隐喻着新旧既得利益者身份的转换。但胜利创造的繁荣并没有实现公平,财富在经济社会反而被更极端的分流。旧时代过去了,旧的不公平也消失了,但新的不公平又悄然崛起了。

当最后“张麻子独自骑马追赶火车”的镜头出现在银幕之上时,姜文其实是在反问这个社会“谁是这个时代孤独的反抗者?”

-END-

文 | 秋水

审核 | 亦安 编辑 | 茹果

版权归秋水所有,辣评社整理发布

转载请联系辣评社授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xxRGW4BMH2_cNUgKe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