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9.4,国产顶级美食剧回归,每一帧都甜到心里

2020-04-28     天涯小鸟movie

前日,《风味人间2》在腾讯视频上开播,依旧是陈晓卿导演,一集冲上豆瓣9.4

豆瓣评分

与第一季不同,第二季更加集中细致地讲述一种食物,八集的主题分别是——

《甜蜜缥缈录》《螃蟹横行记》《酱料四海谈》《杂碎逆袭史》《颗粒苍穹传》《鸡肉风情说》《根茎春秋志》《香肠万象集》。

啊~光这名字就漂亮文艺,引人遐想。

再看海报——

海报

这张鱼肉纹路化为海浪的海报真的是非常有创意,动图更生动~

一集9.4,国产顶级美食剧回归,每一帧都甜到心里

片尾的海浪......肉浪

那么作为一部美食纪录片,第二季对美食的视觉呈现如何呢?

第1集讲述糖在食物中的运用,印象深刻的有一组镜头,各种甜点轮番展现,拍摄诱人程度令人惊艳。

香港名点酥皮叉烧包,外面裹的酥皮面糊在加热时如同瀑布般流下来。

马卡龙,我对这个挤压夹心的动作完全没有抵抗力。

珍珠雪崩蛋糕,可恶的是居然还要特写爆浆的珍珠......

扬州名点千层油糕,蒸时,高温下,糖和猪板油充分溶解,水蒸气包围中,油糕不断膨胀。

一集9.4,国产顶级美食剧回归,每一帧都甜到心里

第一季的显微摄影第二季中也有,依旧精细唯美,接下去涉及风味变化应该会频繁出现。

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一季在文案上的文艺美

讲述每一道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美食前,画面右上方都会出现一句话。

这句话是点睛之语

比如,讲述土耳其甜点巴克拉瓦时:

“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支撑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样东西......”

语出自土耳其文学家帕慕克。

画面右上方的点睛之语

这句话意指土耳其果仁蜜饼——巴克拉瓦对土耳其人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土耳其人相信,甜食等同于善良的心。

早在13世纪,土耳其的甜点就已经闻名于世,而巴克拉瓦是土耳其甜点皇冠上的明珠。

巴克拉瓦

巴克拉瓦无疑是土耳其甜点的集大成者,且制作难度很高,从擀面皮、熬糖、蒸熟、撒糖浆,每一步都需要一个阶段的练习。

光擀面皮,剧中的土耳其小伙就擀了多年。

最终,擀出了厚度不超过0.1毫米的标准面皮。

如丝绸般顺滑~

熬糖的时候,需要经验的累积以达到对色泽、甜度、拉丝长短有准确的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是微妙而难以言说的。

其种种都呼应了开头那句点睛之语。

因为制作难,所以极致美味,浓缩了土耳其甜点的精华,某一程度上代表着土耳其人的生活信仰。

一集9.4,国产顶级美食剧回归,每一帧都甜到心里

开心果仁为馅的巴克拉瓦

文案美更在解说的话里行间

“糖浆与油脂相遇,酥皮浑身战栗,这一刻被称作唤醒的瞬间。”

图与文案相应和,仿佛酥皮被赋予了生命。

战栗的酥皮

“酥皮在口腔中坍塌的刹那,甜锋芒毕现。”

又如,讲苦瓜时,文案道:

“苦是一种预警信号,但中国人却从中找到甜的线索。

天然苦味化合物在口腔缓缓沉淀,此时,却有一丝甘甜,仿佛自舌根袅袅泛起,

口舌生津,余韵绵长,中国人称之为回甘。”

苦瓜狮子头

回甘,是甜味体验的另一番境界,而以它结束第1集,无疑让“甜蜜”这个主题得到了升华——

先苦后甜,是中国人的传统生活哲学

当然,最让人期待的,还是肉类。

第1集虽然以甜点为主,但猪肉依旧粉墨登场。

四川乡村婚礼上的压轴菜,甜烧白。

甜烧白

“白肉油脂尽出,服帖地瘫软在清甜的糯米上。”

切成薄片的猪肉每片都要嵌上红砂糖,浇上糖油。糯米煮到半熟,和糖油搅拌好,盖在猪肉上,再装入笼屉中蒸煮。

最终出来的,是“又沙又糯的口感,和柔顺缠绵的酣甜”。

一集9.4,国产顶级美食剧回归,每一帧都甜到心里

香港最后一家地炉烧猪作坊,涂于猪表面的麦芽糖减缓油脂和水分外溢,烧出来的猪格外色泽诱人,肉汁充沛。

猪皮是诱人的焦糖色,入口爆香酥脆。

地炉烧猪

在第2集中,陈晓卿团队将向我们集中展示全世界螃蟹的吃法

咸蟹、蒸蟹、蟹粥、蟹粉小笼、紫菜包蟹......

堪称硬货!

这样一集50分钟只讲述一种食物的形式,在国产美食纪录片中可谓首创,这说明陈晓卿团队已经从鸟瞰天下美食进入到精细化深入拍摄的阶段

《风味人间2》无论在讲述食物的方式、文案和拍摄的艺术性上,都比第一季有所创新和提升。

看他的美食纪录片,已经是视听语言全方位的享受。

而一集集中展示一种美食,也意味着,接下来,将有一场视觉上的轰炸。

(作者:天涯小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jYY53EBiuFnsJQViK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