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肢体痉挛中医怎么治

2019-04-29   健康杏林

病 案

李某,男,60岁。以“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为主诉。2个月前“中风”,西医诊断“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左上肢体痉挛呈挎篮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已行康复训练1个月,缓解不明显。既往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张力较高,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患者体型偏胖,口干喜饮,多汗,食欲及睡眠尚可,大便偏硬,2日一行,小便黄赤,舌淡暗,苔薄黄,脉浮弦。中医辨证为:营卫不和,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筋脉失养。处方:天花粉、黄芪、薏苡仁各30克,白芍18克,白术、赤芍各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生姜各6克,大枣6枚,药进6剂后,口干、多汗症状消失,食欲及睡眠皆可,二便调,左侧肢体痉挛较前稍好转。守原方续进15剂,同时嘱患者配合康复训练,患者左上肢痉挛已基本缓解,肘关节能伸直接近180度,功能也有所改善。

体 会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属于中医学的“筋病”“痉证”的范畴。中老年人脏腑功能本已亏虚,加之中风后瘫痪长期卧床,据中医学“久病多虚”“久病多瘀”“虚可致瘀”等理论学说,中风后气血愈亏虚,血瘀愈甚,致血行失畅,脉道不利,血瘀壅气,则气血难达四肢,筋脉肌肉失荣,故出现偏瘫侧痉挛,肩、肘、腕胀痛、酸疼或刺痛,活动受限,皮肤潮湿、发凉、发紫等征象。古人认为痉挛性瘫痪与筋脉、肝、气血密切相关,多由于气血阴阳不调或肝肾阴虚或津液不足所导致的筋脉失养所致。本方用药刚柔相济,开阖相佐,不仅能调和营卫,解肌祛邪,又能调理脾胃,调和气血阴阳。天花粉能清热生津,柔润筋脉,缓痉之急;黄芪、赤芍益气活血化瘀;薏苡仁、白术健脾利湿治痿。

来源:医药星期三

编辑:彭海波 朱德珍 曹琤媛

“南方健康科学”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