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股市十年未涨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过去上证指数在过去的走势图。
从图形上看,是什么形状?——尖顶圆底。翻译成日用语,那就是——牛短熊长。
还有哪些股票的走势是尖顶圆底呢?
我随便截几个图给大家看看。
这三只股票是不是很像上证综指的走势?
以上三只股票分别是三一重工、江西铜业、金岭矿业。都是周期股的范畴。
周期股为什么是尖顶圆底的走势呢?当周期股出于周期低估的时候,按照PB估值;当周期的风来了,开始赚的盘满钵满的时候,按照PE估值。
因为是周期股,周期一旦逆转,利润经常是几十倍、几倍的增长。但是暴利阶段一般不能持续很长久,很快利润就下去了。所以公司在景气周期来的时候,戴维斯双击;景气周期过去的时候,戴维斯双杀。所以公司股价表现为尖顶。
但是当公司出于持续亏损阶段时,按照PB估值时,公司的净资产波动性就小多了。所以股价跌破净资产时,会达到一个稳态,然后不跌了。因为净资产波动幅度很小。所以公司的股价是圆底。
上证综指之所以走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成分股中周期股太多了。
今天收盘,上证36万亿市值,其中前30大企业总市值约17万亿,占比约一半。这30家企业中,10家银行;6家(保险+证券);3家能源股。真能能算上消费股的只有7家。这7家中,除了茅台,大部分市值也就是不到3000亿,上汽、海天味业、伊利股份、恒瑞医药。加起来也就是 一个中石油。
所以上证指数就是个周期股占主要权重的指数,它的走势更主要是周期股来决定的。而我们国家的周期股,绝大部分都是在2007年那一轮就是见顶了,经过了12年还是没有超过当年高点。大家可以翻翻资源类的股票,基本上都过不去当年高点。
当年的估值有多疯狂?比如碧桂园。地产公司也就是给个8倍PE左右估值,高的时候能到10倍,低的时候6倍。2007年碧桂园上市的时候,估值时80倍到100倍估值。
25%的增长,10年能增长10倍。也就是说,碧桂园哪怕是在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间,年复合收益25%,利润增长10倍。才能把2007年的估值消化完。事实上,碧桂园也确实是到2017年才超过2007年的股价高点。
类似的是中国平安。2007年当年80倍PE。也是用了10年的高速增长,2017年10月才超过2007年的股价高点。
但是一个公司10年利润10倍增长,是非常罕见的。大部分公司做不到。所以2007年的超级牛市 6124点,就是大部分周期股的历史大顶,比如中石油。
为什么上证持续10年在3000点呢?
当年到3000点,确实到的早了点,估值比较高。后面这么多年的利润增长都是在消化估值了。
而且成分股中的很多公司,都是基建周期股,再赶上中国基建的下行周期,业绩还增长乏力。
这10年,对于优秀的消费股,那是沧海桑田,10年10倍者大有人在。但是对于周期股,还不如10年前的公司也大有人在。
美股走起来就是消费大牛股的样子。长期稳健上行,偶有下跌。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看看美股的走势以及美股的成分股。
可以做个比方,美股指数就像茅台,A股指数就像中石油。茅台走势什么样,茅台走势什么样,大家自己去看看吧。
目前投资者对股市及股票的理解与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技术分析,它是把各种技术指标、成交量变化、K线形态及其组合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试图从中预测未来的走向;第二、基本分析,它是将宏观经济运行,上市公司运营情况、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并以此来确认股票的价值所在,企图在企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这两种分析方法真正可靠吗?或者说哪种方法更为有效?
江恩在《江恩华尔街45年》一书中曾列举了诸如杰西·利文摩尔(Jesse Livermore)、西奥多·普莱斯(Theodore Price)、克劳夫博士等一大批曾经在市场中叱咤风云的大炒家,但最终都走向破产。他们是不了解市场的波动规律吗?不是。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身经百战,对市场特性、价格规律、炒作技巧等都谙熟于胸。
美国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多年来一直遵循基本分析之道,以100美元起家,在2008年以620亿美元的身家再次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许多年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一直深受各国投资者的追捧。据报道,巴菲特本人也在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金融风暴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损失了上百亿美元;2005年国内的A股市场形成了创市14年以来的最大的牛市行情,上证指数自2005年6月6日由998.23点开始上涨,至2007年10月16日最高触及6124.04点,总历时约28个月,累计涨幅5.13倍,在此期间多数股票涨幅巨大,部分推崇巴菲特理念、认定价值投资的参与者自然也获利不菲,一时间各路标榜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的“股神”纷纷涌现。但世界上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也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随后的股指大跌改变了这一切,这些“坚定”的投资者绝大多数还在恪守着自己的信条,一年过后大盘由6100多点跌到了1600多点,这些人的处境可想而知,其间媒体也透露了一些一直持股、资产上10亿的“最牛散户”的资金平均缩水了近80%的消息,这些人彻头彻尾地上演了一出“捉放曹”。虽然有些人依然处于获利状态,但为什么不去做得更好?这不是小级别的震荡,为什么不予以回避?
两种类型的投资者几乎都在犯错,那么投资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投资的本质既不是技术分析,也不是基本分析,是趋势!只有正确地把握住趋势才能战胜市场。有着娴熟技巧的大炒家们的失误是因为自信、贪婪,靠投资理念在市场中发达起来的这些“股神”们的失误是因为固执己见,他们都无视趋势的存在。在每轮大级别的上涨趋势面前,几乎所有的股票无论好坏都会大涨;在每轮大级别的下跌趋势面前,几乎所有的股票无论好坏都会大跌,这就是趋势。外部环境时时刻刻都在改变着,乌鸡可以变凤凰,王子可以成囚犯,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技术分析只不过是我们发现趋势、跟随趋势的一种手段,基本分析也只不过是在某种情况下为我们的买入行为提供了更高的安全边际及盈利预期,只有紧紧地跟随趋势才不易犯错,切不可自信贪婪、固执己见。
在一个很贫困的小山村,有一天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他们听说这个村子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老虎,于是慕名而来,想要收购老虎,用于开发新药卖到国外,价格是每只老虎1000元,而且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不拖欠。
第一天,村民个个都感到好笑,更没人理会来人的大话,而宁愿躺着睡大觉。不过,到了第二天,有几位胆子较大、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年轻村民,费了好大劲抓回来一只老虎。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这几位抓到老虎的村民还真的当场拿到了1000元钱。
此事一经传开,全村的青年人立即三五成群形成“抓虎小分队”,以期改变过去的贫穷状态,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没过几天,随着老虎越抓越少,老板把每只老虎的收购价先后提高到了1500元和2000元。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小山村,破天荒地遇此好事,大家是群情激奋,甚至出现了全村老少集体出动抓老虎的情况。
时间到了第六天,老板突然说有急事需要回城处理一下,过两天就赶回来,为表诚意,他特地留下自己的助手继续收购老虎。老板离开后,助手立即召集几位村民开会,他“好心”地告诉大家说:“老板临走时,曾经悄悄告诉我,等他回来后,每只老虎的收购价将提高到5000元!”这位掌握着绝对“利好消息”的助手还说,如果有人愿意按照每只2500元的价格购买自己手中的老虎,他将乐意促成好事,让大家发笔小财。
有幸参加会议的几位村民得此“利好消息”后,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大家仔细一盘算,觉得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值了。用2500元买进一只老虎,转眼工夫就可以卖到5000元,这样的好事天底下到哪儿找去啊?于是,参与会议的村民你两只,他五只地暗中对老虎进行了回购。而随着“利好消息”逐渐明朗化,村民们已经把助手手中收购的几百只老虎全部买走了。
第七天,眼看手里的老虎全部脱手,助手突然也来了个人间蒸发。与老板一前一后成功实现了金蝉脱壳,独独留下全村老少捶胸顿足,痛哭不止!
相信很多投资者都对这个故事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不错!两个陌生人先是高调出场,再到最后悄然隐身不见,整个就是一幅机构利用利好消息无情绞杀散户的完整场景。下面,我们来对整个过程进行场景还原:
第一步:两位陌生人突然出现,并高调宣称要高价收购老虎。此举正如机构决定运作一只股票,首先要故意显示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以赚足市场眼球,为后面吸引更多散户入场作好准备。
第二步:老虎收购价格一再提高,促使全村村民集体上山抓虎。而这一招,无疑是机构为了吸引更多跟风盘涌入接筹,择机猛烈拉升股价。此举将促使那些之前一直观望,态度摇摆不定的散户,不得不痛下决心,全仓追高入场。
第三步:老板突然回城,助手有意放出惊天“利好消息”。如此一来,向来喜欢打听所谓内幕消息的散户们,一见身边人都在纷纷买进,此刻已基本失去戒心,赶紧下单入场,生怕买晚了将错失“超级黑马”。买到手之后,还会暗中庆幸自己跟对了主力,甚至开始做起了大发横财的黄粱美梦!
第四步:助手利用花言巧语成功卖光手里的老虎,“金蝉脱壳”计划完美谢幕。由于制度原因,中国的上市公司分红微薄,股民无奈之下,只得到处打探利好内幕消息,冒着高风险博取可怜差价。而老板(机构)正是通过一连串有预谋的动作,在前后不过七天时间内成功将此前收集的大量老虎(筹码)尽数倒给村民(散户), 自己则立即玩起了“人间蒸发”,快人一步溜之大吉。至此,机构一次短线“绞杀”散户的歹毒计划,最终以己方大获全胜而完美告终。
主力洗盘方式——拉高震仓
主力在完成吸筹任务后,通常并不会立即启动股价,主力还要选择合适的拉升时机,同时还要通过盘面来感受跟风盘和抛压盘的大小,也就是上章吸筹章节所说的拉升前的试盘动作,主力通过试盘来决定下一步的操作。
因为在前期的下跌过程中筹码被套,而经过主力在低位进行吸筹之后,股价有所上涨,被套的筹码,在主力吸筹过程当中,已经解套了一部分,而由于吸筹过程中涨幅不大,选择在些价位割肉离场的筹码并不多,达不到主力理想中的洗盘程度,这个时候,主力就会先进行一波打压下跌,然后再拉升,而且拉升的幅度也是较大,量能也是有所放量,而拉高之后,股价立马又会进行一波下跌,再拉高再下跌,经过几波的涨跌之后,股价开始连续的下挫,这个时候,经过面前的拉升,被套的筹码再次解放了一部分,这个时候股价的下跌就会给持股的投资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到底是卖还是不卖?割肉卖了还亏不少,不卖又担心股价会再次下跌,把好不容易反弹解套的部分再次下跌套进去,而在这样的一个矛盾煎熬中,将会再次引发一次割肉盘,主力从而可以再次进行筹码吸取,达到洗盘和吸筹的目的!
主力洗盘方式——强势打压
经过前面的吸筹,拉高震仓之后,主力大力打压股价清理在低位跟进的散户,股票市场中不乏有一部分能看懂主力吸筹的投资者和在低位跟进的普通投资者,而主力只允许少部分人跟风,而且跟风资金不能过大,以避免主力在拉升途中,跟风资金出货,增加主力的拉抬成本。如果跟风资金过大被主力发觉,主力会使用各种手段将其驱逐出局。
主力洗盘方式——横盘震荡
通过长时间的横盘振荡,来折磨普通投资者的持股耐心和信心,事实上,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在横盘振荡的区域,乖乖地向主力交出了手中的低价筹码。
在我们炒股实战中,遇到主力洗盘是必然的,主力洗盘末期,成交量呈现递减状态,表明持股者心态稳定,浮筹大多已清除,主力大幅拉升即将开始。投资者如能看懂是主力的洗盘末期,且股价有启动迹象,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在分时走势中选择低价区域介入并展开相应操作,这往往是最佳的介入区域。
任何交易方法、技巧都是建立在哲学思想之上,即对世界、对宇宙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交易方法,交易方法不外乎就是哲学的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
市场的本质是什么?
市场本质之一就是非线性或随机性,这是绝对的属性,是全局的、恒久的、所有层面的,而线性或者规律性是局部的、暂时的、有限的层面的;
市场本质之二就是时间,没有时间的推移,就没有价格的波动,没有价格的波动也就无所谓市场。时间是价格运动的载体;
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人性本质之一:人性本身固有的弱点就是贪婪、恐惧、追求控制欲、追求完美、患得患失、目光短浅、懒惰、冲动、无节制等等弱点,交易者是个天生的失败者。
人性本质之二:人性的固有弱点,可以经过训练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弱化、隐藏这些弱点,让他们变得不重要,不至于影响交易,成功的交易者都是训练有素、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人。但他们依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人性的弱点。如果彻底克服了,他们就不是人了。
人性本质之三:一个坏习惯往往是一个舒服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而一个好习惯往往是一个不太舒服的习惯,需要刻意的锻炼才能养成;好的东西容易被破坏,好的习惯随时间、背景、境遇的改变,也呈现出耗散结构;比如小学生做早操一板一眼,很认真,到了中学生,就开始有点变形、偷懒了,再到了大学生更是敷衍了事。
由于市场和人性的本质,推导出市场与交易员力量对比的悬殊性:
悬殊之一:市场的资本是无限的,而交易者的资金及其有限,就好比和一个永远无法战胜的巨大打架,退出的方式只有两种,放弃或者被消灭。交易者只能在局部、暂时、某个层面上能够取得一定的优势;
悬殊之二:市场的时间是无限的,而交易者的时间、精力和运气都是有限的,交易是一种运动,运动就有颠峰期,过了颠峰期,自然就走下坡路,无人例外。如果在过了颠峰之后,不限制交易头寸规模或者干脆功成身退,那么只有被市场消灭。
悬殊之三:交易者无法一次性成功,但可以一次性失败。由于人性的贪婪和盲目自我膨胀,当取得一次巨大胜利之后,并不认为这是市场恩赐,而归结于自己的天才,于是无论赚了多少钱非但不会罢手,还是变本加厉。而一次满仓加上对市场偏见,就会带来灭顶之灾。赢无法快,输可以是瞬间。
悬殊之四:市场的本质是随机性,也就意味着,市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适合亏钱的,而只有少数时间是适合赚钱的。但交易人员希望大部分时间交易,而小部分时间休息。
越是着急,最后越是亏损的越多,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关注笔者公众号:老邓侃股(ki36881),更多财经资讯、经验技巧和操作策略以及获取庄家主力战法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