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
824字
阅读时间
3分钟
“速看,马上停播!”“内部资料,多少钱都买不到”“名人离世,原因让人震惊!”“嘘,看完这些能保命”……在微信群、搜索引擎以及各类信息平台上,时不时就会遇到这类标题夸张的文章链接,点击进入后,文章内容往往离题万里,甚至有些就是谣言。
当下,触目皆是的“标题党”,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块心病。我们当然理解注意力经济环境下“吸睛”的重要性,但如果内容都成了一惊一乍的惊悚体,都在用诱导性标题吸引大家去点击小说站、漫画站等盈利项目,则必然会让很多人“震惊”之余,产生普遍的厌弃心理,不利于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
不少公众号的实控人名下控制着多家小微公司,每个公司旗下均有不同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互相推送,通过多级跳转互相增加点击量,最终通过发布广告、软文或导流至自己名下的充值网站获利。
“标题党”有多疯狂?概言之就是东拉西扯,大惊小怪,危言耸听,无中生有。像《太可怕了!死亡率100%,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定要看!》,讲的其实是狂犬病的常识;而《央视沉痛播放,住电梯房的都看看吧……》,讲的则是安全乘坐电梯的事,与“央视”和“沉痛”没有任何关系。
不能说这类“标题党”网文没有市场。现实中,由于这些内容真假难辨,不少人都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文的指导下安排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养生、健身、饮食等方面,微信已经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的“行为导师”,他们一方面对照施行,一方面不厌其烦地拿来教导子女。
为了导流盈利,网络产品会因为相互竞逐而不断拉低底线。打政治擦边球,贩卖焦虑,以及低俗、恶俗、无聊、色情等内容甚嚣尘上,直接影响到优秀的网络产品出现和传播。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说到底,这些乱象,折射的是社会治理在互联网层面的空缺。这是一种新业态、新生态、新环境下的不适应。唯有监管部门主动触网,积极介入,让治理思路跟上标题党利益方的套路,“标题党”们才会多些收敛,少些猖獗。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绪万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VBaq20BMH2_cNUgRC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