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亲密关系,有一句话流传甚广,那就是“再相爱的夫妻也有一千一百个想杀死对方的瞬间”。
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个体克服各种差异在一起生活,的确是会产生很多难以负担的情绪。如果在外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那么更多的伤害就会倾倒向亲密关系里的另一方。
鲍小姐(ID:baoyu_18)仔细想了一下,这种情况代换到亲子关系里也是一样的。只不过亲子之间因为有血缘关系,会更加地剪不断理还乱。
世上只有妈妈好,对有些家庭来说,真的不太成立。
张韶涵,被自己的舅舅污蔑成“不孝女”,父母告她弃养,形象事业大受影响。实际上她每个月都会给家里钱,但父母总觉得不够,想把她当摇钱树。
蔡少芬,妈妈嗜赌成性,她出道后一直辛苦挣钱为母还赌债。没想到母亲反而越赌越凶,直到蔡少芬宣布实在无力为母偿还,断绝母女关系。
毛晓彤,正处于事业上升期,2岁就将她抛弃的生父突然跳出来要求她付赡养费,还闹到电视台,信誓旦旦地说其主演的剧即将上映,她的团队一定会给他钱。
许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在亲子关系上着墨,无论是今年大热的电视剧《都挺好》还是电影《柔情史》《相爱相亲》,都讲述了并不算和谐的亲子关系。
尤其是母女关系。母女或许因为都是女性,是男权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成长的年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致,会产生更多摩擦。
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晚安,妈妈》就探索了一个艰难的母女故事。
故事的开始即笼罩着一层阴云,因为女儿清楚地告诉母亲,自己即将自杀。
女儿为自己设置了死亡倒计时,要与母亲共同度过生命的最后两个钟头。
整理杂物,煮巧克力,换垃圾袋……
死亡在日常生活的一分一秒中静静到来,生命的力量却在此时变得清晰炽烈,然后,转瞬即逝。“当我有了这种感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到站了,我活够了,我该下车了,我要下车。”
最后的这一句“晚安”,注定非同寻常……
(《晚安,妈妈》剧照 李晏 摄影)
1979年,《晚安,妈妈》在百老汇首演后获得了成功,1983年获得了普利策奖,也成为了百老汇经典的保留剧目,翻译成很多文字在世界各国上演,当然包括中国。
10月29日到11月3日,由祖纪妍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林荫宇主演的话剧《晚安,妈妈》即将在鼓楼西剧场第三度演出。前两轮都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
(《晚安,妈妈》剧照 李晏 摄影)
母女关系只是《晚安,妈妈》这部戏剧的起点。每一个人从这里出发,到达的终点可能有无数个,或者根本没有终点。
从起点出发的时候,人们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景色。比如说,你看到的可能是父母之间没有爱,却坚守了一生的婚姻;也可能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成长所造成的伤害,残酷却不得不面对;还可能是生与死——既然有一天我们都会死,那么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总之,有太多的话题和思考能从《晚安,妈妈》中引申出来。
在这轮演出再度开始之前,鼓楼西剧场请到奇葩说辩手、知名情感博主花希,《晚安,妈妈》演员林荫宇,《柔情史》导演杨明明,简单心理CEO简里里和话剧《晚安,妈妈》的主创聊了聊。
座谈会上,花希提到了一个很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人们常常被教育要学会包容、尊重,但落脚到现实,这些词语又很难对生活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该面对的问题依旧存在。
“好像我们这一代孩子,我们所有中国的孩子不太敢跟父母表达不满意,我们不太敢讨厌父母,但是我们讨厌父母,很多时候是的。”花希说,“我们为什么要把亲子关系一定包装成和谐的关系,亲子关系有些时候就是非常不和谐。”
花希觉得,很多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落实到生活,就会变成我们对自己的厌恶。“因为我们在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有时候,花希会懊恼地发现自己处理问题的模式,简直就是母亲处理问题时的样子。“在镜子里面发现我母亲的那个瞬间,我很讨厌自己,因为那是我最想要远离。我为了离我讨厌的东西远一点,结果问题矛盾一爆发的时候,我变成那样的人,我回到了我自己最熟悉的套路里面的,那是我最崩溃的瞬间。”
花希
《晚安,妈妈》一剧中的母女关系也是这样。她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自己讨厌的那一面,常常互相伤害,又因为丈夫、父亲的抛弃,只能相依为命。
座谈会嘉宾导演杨明明提到了她的电影《柔情史》,里面也表现了不得不相依为命的感觉。因为在东方语境里,相依为命是珍贵的东西。
作为一个西方剧本,《晚安,妈妈》中的母女可能看起来过于冷漠了。但纵使是在崇尚个体自由与独立的西方,两个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在经历抛弃、失婚、精神疾病的折磨之时,仍然回归到了抱团的状态。
这也从侧面表现着母女关系间的幽微。
杨明明
导演祖纪妍原本是做喜剧创作的,拿到这个严肃题材的时候曾感到很棘手。“这要怎么做?”
后来,她发现剧本对她的冲击一点一点地渗入日常创作生活,越是拒绝,越是想象,想象一个巨大的阁楼,里面承载这个家庭所有的过去,所有的秘密……
“在这个家庭现在此时此刻这个女儿的一生,以及她生命最后两个小时,当我这个意向一点点浮出水面的时候我觉得不行,我必须得做它。”祖纪妍说。
摄影:塔苏
曾经执导过也演过《晚安,妈妈》中妈妈这一角色的演员林荫宇提到,作为一个普利策戏剧奖获奖剧本,剧里想探讨的不止是母女关系,它始终是回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同时,《晚安,妈妈》里的生死话题也不完全讲自杀,而是讲人的命运如何,以及人如何掌控命运。
导演祖纪妍
再回到最开始的命题,简单心理的CEO简里里则认为:“婚姻关系需要经营的,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之间的关系,就是整个家庭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经营的。而且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简里里
我们在传统教育中,总是向外学习怎样和人相处,但是其实亲子、夫妻(恋人)等亲密关系,其实也是需要学习经营的,甚至决定了我们和其他人相处的模式。
或许,我们都该去看看《晚安,妈妈》,才能真正明白最后主创和三位嘉宾达成的一致——爱与理解,是最好的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