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止于此,海始于斯:从波尔图到罗卡角,奔驰在欧洲陆地最西端

2019-10-31     福大人爱旅行

曾因老国王去世而抑郁而亡的十六世纪最伟大文学家,有着“葡萄牙屈原”和“葡国国父”之称的爱国主义诗人路易·德·卡蒙斯(Luís de Camões)曾在这片热土上写下过著名诗句——“陆至此而尽,海自此而始”。

​这位葡萄牙诗人所赞美的地方正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里斯本以西的岬角之地——辛特拉(Sintra)。

​此行,我们将循着大诗人的赞美诗,从葡萄牙滨海城市波尔图启程,开车沿着北大西洋东岸一路南去,最终抵达辛特拉的著名海角——罗卡角,亲眼见识一下大文学家眼中最美的风景。

​波尔图(Porto)是葡萄牙北部沿海地区的一座港城,在葡语里的发音是[ˈpoɾtu]。城里有26万多常住居民,而其周围的大波尔图地区却住了一百多万市民,此地也是葡萄牙的第二大都会区,其市中心就位于杜罗河(Douro River)出大西洋的河口处。

​波尔图最初是希腊人的地盘,但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时易手罗马帝国,由于当地常年温暖、湿润,于是罗马人就给它取名叫“Portus Cale”,温暖的港口(“Portus”就是现代英语里的Port-港口)。有人说拉丁语里的Portus Cale在希腊语里是“美丽的港口”,这个名字应该是希腊人给起的,这里不必过度争论。后世的Portugal(葡萄牙)这个词一定是从拉丁语Portus Cale演化而来的,这个应该没什么争议。

​举世闻名的“波特红葡萄酒”就产自于这个地区。在十五世纪时,葡萄牙人来到我国的广州要求通商,船员们自称是Portuguese,用粤语音译后大致就成了“葡萄牙”。那时的中国广东老乡很可能没想到,这船老外的老家真的盛产葡萄。

​其实除了葡萄,波尔图也产橘子。在葡萄牙吃着名的烤乳猪时,你会发现盘子上一定会放上切了片的橘子,而欧洲许多国家语言里的“橘子”这个词也都衍生于此。例如:保加利亚语的橘子叫portokal,希腊语的橘子叫portakali,罗马利亚语的橘子叫portocală,乔治亚语的橘子叫phortokhali,意大利的拿波里方言橘子叫portogallo,突厥语里的橘子叫portakal,阿拉伯语里的橘子叫al-burtugal,波斯语里的橘子叫porteghal……您别以为我是语言通,能懂这么多语言,其实我全是从导游那里学来的。听完基本就忘,亏着当时做了记录,否则根本写不出来这些名字!

​小城波尔图很美,没有快节奏商业城市那么冷冰冰的感觉,当地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游客特别适合在老城区那边走走逛逛。我们在波尔图开车边走边玩,最后绕丢了两个多小时!因急着找路,后来就没拍到太多照片,是个比较丢人的事。下次再来,肯定要多待一些时候,好好喝喝著名的波特红酒。

​沿着北大西洋海岸公路向南60多公里,就是葡萄牙的另一座漂亮小城——阿维罗(Aveiro)。据说,这座城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它名字字面上理解,是“小鸟们栖息的地方”,不过当我们的汽车越靠近城区时,看到的沼泽地区越多,进而各种各样的鸟儿也更多了。

​在阿维罗的市内有几条运河,纵横交错,所以小城也有“葡国威尼斯”的美名。站在运河边上,可以看到船家正载着游客可着运河来来回回地巡游观光,游客则不停举着相机、手机对着运河两岸拍照。

​小城里有个阿维罗博物馆(Aveiro Museum)规模不小,里面还有一座540多年历史的“耶稣修女院”(Convent of Jesus)。据说,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1432-1481年)的女儿乔安娜就长期住在这处修女院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有趣的是,乔安娜公主虽然一生里都住在这里,但连一天修女也没当过,更奇葩的是,当她死后罗马教宗竟然还送了她一个神圣、有福的“Blessed”头衔。在天主教里,谁要是死后得了教宗给的“Blessed”头衔,据说就能在天堂里跟上帝说得上话,能为还活在世上的人当说客。虽然这头衔够不上天主教里“圣人”的资格,但实际却很受人尊敬。当时的葡萄牙人干脆就称她为“圣乔安娜”,这就跟咱们平时管副部长、副局长、副处长,一律喊部长、局长、处长是一样的道理。

​我问了当地人,乔安娜没当成修女的原因。据说是她有“要务在身”,不能和修女们一样发誓当天主的新娘。他爸爸在位的时候曾为她介绍过几桩亲事,但最终都没成。其中一位新郞候选人小乔安娜9岁。要是真结了婚,葡萄牙的国土安全就更有保障了;最后一门亲事是要她给英国国王填房。亲事虽然说成了,可惜英王没福气,在战事中阵亡了。乔安娜也只得耗在修女院里直到老死了。成殓她的棺椁镶满了宝石,至今还放在修女院里。

​在阿维罗简单停留了一天,我们驱车南下辛特拉。距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北30公里,有一座名叫佩纳宫(Palacio da Pena)的城堡,那里被称为是“欧洲最浪漫的宫殿”!据说,在中古时期,曾有人声称在辛特拉地区的佩纳山上亲眼见到了圣母玛利亚!此事已经传开,震动八方,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于是,国王下令在山顶上建造一处小教堂献给佩纳圣母。

​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伉俪就曾经来此朝圣,继位的后世国王也相继来此,下令再增建一个修道院送给苦修的僧侣们。但新建成后的修道院规模太小,只能挤进十八位修道士。到了18世纪,修道院又是遭雷劈又是遇地震,结果没多久,修道院全毁了。

​1838年时,葡萄牙女王的丈夫费迪南德买下了这里以及附近的几个山头,又于1842-1854年,盖了这座罗曼蒂克式的皇宫(离宫)。女王玛利亚和王夫费迪南德商量之后,决定把这座皇宫打造成欧洲最浪漫的城堡,于是,佩纳宫就出现了多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特征,兼具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摩尔式、曼努埃尔式风格,1995年时还被评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如今,佩纳宫已经成了游客们的观光圣地。它也是葡国接待国宾的地方,有点类似于咱们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

​距离佩纳宫不到20公里就是北大西洋的海岸,当地有个著名的岩岬——罗卡角(Cape Roca),一年四季总能吸引许多具有浪漫情怀的各国游客。罗卡角不仅是葡萄牙的领土最西端,同时也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

​十六世纪葡萄牙最伟大的诗人路易·德·卡蒙斯就是游览此地之后写下了著名赞美诗句——“陆至此而尽,海自此而始”。

​1772年时,葡萄牙在此竖起了一座灯塔,警告此处水里多岩石,来往船舶应回避!在过去的240多年里,途经此水域的葡萄牙水手在海上一看到这个高出海面140米的岩岬和灯塔,就知道快到国门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DPuJG4BMH2_cNUgO4L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