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柱状节理景观,例如北爱尔兰的巨人堤道,美国怀俄明州的恶魔塔,韩国济州岛的柱状节理带,苏格兰芬格尔洞,冰岛的黑色瀑布……这些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大多是伴随着火山爆发而形成,如今都成了当地非常能赚钱的旅游景点。
其实,在我国素有“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的云南腾冲县曲石镇也有一处著名的玄武岩景点(面积约2平方公里),虽然不太出名,但却是西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最壮观的柱状节理玄武岩景点(门票35元)!曲石镇位于云南腾冲县城的北部,高黎贡山的西麓,距县城大约30公里。
曲石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好,因为当地的柱状节理,也就是玄武岩柱看上去,水平的、弯曲的、垂直的、倾斜的,各种各样,非常有趣。
您知道这些外貌奇特的玄武岩柱,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吗?如果有兴趣,我就念叨念叨这种地质景观的成因,纯属个人观点,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请多担待;如您没兴趣听我啰嗦,请直接浏览图片和结论,咱宅心仁厚,不会计较!
话说,很久以前宇宙一片浑沌,然后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无极生了太极,太极生了两仪,两仪生了四象,四象生了八卦,八卦造就了万物……反正道教对世界的来历大致是这么说的。在咱们中国,所谓的四象,大概相当于“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还没有勃朗宁和AK-47的时代,有的传统老建筑的屋顶上就站着这四位吉物,帮人们避邪。
古时候,咱们中国人发明了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属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可能青龙、朱雀、白虎,比较好理解,但“玄武”就得费一点儿口舌解释了。“玄”字可以简单理解成“黑”的意思。在闽南语里保留了许多中原的古音,比如“武”字就被念成“暮”,那是个古音,通“冥”。
古人喜欢用龟壳卜卦,以了解冥界的神意。玄武就是其中一个神龟的形象,在玄学中属于北方七宿(北斗,牛郎,织女,虚宿,危宿,室宿,壁宿)的总称。说到这里,您大概明白玄武岩的黑色来由,以及六边形外观像龟壳纹理的一些理解了吧?
在我们生活的这颗地球的内核里全是滚烫的熔岩,表面凉了的叫地壳。要是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地壳只相当于蛋壳的厚度。凉了的地壳一收缩就憋住了里面的熔岩。里面的压力太大时,熔岩就得找个缝儿往外面冒,冒得快的就像上次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一样往外滋。熔岩猛一爆发出来,就会喷到天上,一凉了就成火山灰了。
熔岩冒得慢些的就像夏威夷的火山,红热石头的流体在地面过了一会儿也就凉了,变成黑石头了。还有的熔岩没有冒出地面,直接挤进了地壳的一些空隙里面(温度大约1200~1500摄氏度),由于不和空气接触,它们凉得很慢,很慢。
熔岩凉得快时,变成固态结晶的时间就短,所以结晶更小。这就跟制造精盐和细砂糖的时候让它们快速冷却结晶一样;熔岩凉得慢的,变成结晶的时间就长,所以能长成大的结晶。这就跟在海边盐田里慢慢长成的大盐块结晶,或者和糖槽里慢慢长成的冰糖结晶是一个道理。
好了,玄武岩的外观、命名和物理现象三个条件都具备之后,它的真正成因也快要出来了。冷却缓慢,结晶更慢的熔岩,慢慢地长成了巨大的五到六角形的长柱状的玄色结晶。这样的石头在不知道经过多少年的沧海桑田后,曝露在地表,又经过数万年风化作用,结晶和结晶之间的物质被侵蚀掉了,玄色(黑色)的五、六角形结晶看起来就会很明显了,很像乌龟壳上的花纹。研究地质学和矿物学的专家们一般都有文化,高素质,一般不会叫这样的岩石为“乌龟石”,更不能叫“王八石”。你猜他们叫它什么名字?——对,就叫“玄武岩”!
另外,在熔岩逐渐结晶,形成玄武岩的过程中,受到巨大外力的挤压就会生长成变形的结晶体。就像我们看到的云南曲石弯曲、倾斜的玄武岩一样。那么外力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当然是印度大陆板块往北挤压亚洲大陆板块来的呀,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挤出来的,昆仑山脉也是大陆板块运动挤出来的。而腾冲曲石的特殊形状玄武岩景观,自然也是当时地壳运动造就的成果,只是受力巧合而已才有了今天这种奇特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