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没必要非得读书

2019-09-13     良大师

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最近,有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问我读书的问题。我以前写过,今天再补充几点。这些全是我自己的读书心得。

1. 你真的没必要非得读书

中国人对书特别迷恋,一说起读书多的人,就会肃然起敬。而且,商界大佬们,都喜欢用书籍包装自己。让人总有一种读书和财富有必然关系的感觉。

但是说实话,商界那些大佬真正经常读书的没有几个。

你想啊,他们哪有时间和精力看那么多书。

说喜欢读书,只是一种包装罢了。这年代,谁会喜欢一个没文化的商业领袖?

我就认识一位比较有名的商界大佬。他亲口对我说过,自己完整读完的书,一共不超过20本。

所以,读书和财富真的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说,联系非常弱。当然,求学时期的读书不在这个范畴内。

只是,像良叔这样的知识从业者,不得已必须要阅读大量书籍。这时,读书和财富才有了直接关系。

所以,如果你不是知识从业者,想让读书立马给你带来财富,可能性还真的不大(考证类的也要除外)。

其实读书就是让心智得到一些成长,对这个世界多一些了解。而对财富的获得,有一种间接作用。

但是心智成长,可以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达到,比如看电影、纪录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厉害的人交谈......而读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案而已。

因此,我的观点是:你如果真的不喜欢读书,也别勉强,试试其他途径吧。

2. 多读经典

这个观点我之前说过,只不过近期在看塔勒布的《反脆弱》时,对于为什么要多读经典,有了新的感悟。

《反脆弱》提到的“反脆弱林迪效应”,是指:“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天。

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寿命。”

塔勒布解释说:“真正的好书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已经流传了十年的书会再流传十年,已经流传了千年的书会再流传千年。

只火一两年就消失的书,不管是多么的惊世骇俗,都没有必要花时间去阅读它。”

所以,一定要去阅读那些经典著作。就算这些书名,已经让你耳熟能详到恶心,但只要你没读过,就一定值得去读。

因为数年来,多少人都帮你过滤过了。

3. 减量加次

这世界真正的好书很少很少,你选择到的好书,不能读一遍就完事,一定要多读几遍。

人都有个数量化的误区,我们会以读过多少本书,来评估是否博学。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读过一遍的书,内容记住了多少?又应用了多少?如果你回答不上来,很可能那书就是白读了。

以我的经验,书读两遍,效果会翻十倍。而且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当你再去看一本书时,会有新的感悟,就像读了一本新书。

难道是书的内容变了?不是,是你变了。你拥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力。

所以,书读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能否吃透那些经典,而经典的书籍真的并不多。人这一辈子有足够的时间吃透。

4. 其他建议

再讲几点我的TIPS吧。

4.1 贴便签纸

我不喜欢直接在书上留下各种笔记,而是用贴便签的方式。这样的妙处很多:既可以当书签,还能记下自己的感想。

4.2 先查豆瓣

评价一本书的好坏,可以先上豆瓣看看大家的评价,以及书评。这时,你大概就知道书的全貌了。此时再决定买与不买。

4.3 一定要写点什么

每个章节读完,一定要写点什么。你可以当作公众号的文章,看完后有什么感受,或者联想,都可以留言。

读书也一样,你可以在每一章开头,贴个便签纸,看完后,回过来在便签纸上写几句话。这很重要,代表你的消化能力。

4.4 找到书与书之间的联系

我喜欢芒格、卡尼曼、塔勒布、罗尔夫、泰勒、西奥迪尼这些人的书。他们的认知框架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相同的理论,他们会有不同的观察和解读。

如果你能从中找到他们的异同之处,便能吃透很多东西。且不说这个,单就智力上的快感就挺愉悦的。

4.5 可以读一些好的小说

现在城市的格局,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社交的机会,这样对于认知社会,以及人际关系都有个负面效应。

不过有一个补救办法,就是看好的小说。这对提高个人情商和交际水平,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方法。

好了,关于读书这个话题,今天就讲这么多。你有什么其他建议,欢迎留言告诉大家。良叔小随每天见,再坚持84天。

-END-

这下午茶会不会太矫情? ——摄于2019年9月12日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击了解更多,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O7AIN20BJleJMoPMJV3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