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卧龙泉镇卧龙泉村的原国营国营风光机械厂,是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兵工厂,主要生产子弹。上世纪90年代,该厂搬离山区,后没落改制,如今旧址荒凉。
营口地处辽东半岛中枢,渤海东岸,大辽河入海口处。营口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被誉为“东方贸易总汇”和“关外上海”。
盖州市,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岸,依山傍海,地貌属辽南丘陵地带,境内主要河注有大清河和碧流河,有50多公里海岸线。
卧龙泉镇位于盖州市东部山区,全镇三大沟川,七十二岔,沟沟岔岔往人家。卧龙泉境内有一条山脉,形态似一条卧着的龙,在龙形山脉的头部山脚下有一个清泉,故得名。
风光厂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是当年沈阳五三兵工厂的一个车间迁建到这里的,主要研制子弹。1988年,东北机器制造总厂与沈阳五三厂兼并重组,创困难企业资产重组之先。
沈阳五三厂的前身是国民党第九十工厂枪弹所,1949年3月恢复后,研制新枪弹,对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很大贡献。1953年1月,沈阳五三厂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模范工厂。
风光厂位于当时的盖县卧龙泉山沟深处,一条崎岖的山路与外界相连。1971年7月,风光厂修了一座“风光桥”,该桥坚固如初。
出于保密和安全需要,厂区大门口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站岗。
风光厂除了高大宽阔的厂房、威严的办公楼外,还有职工宿舍、小学、医院、俱乐部、礼堂、篮球场、供电所等配套设施。这里,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也是一座小军工城。
上世纪90年代,风光厂整体搬迁至辽宁省营口市。后来,风光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没落,后被改制重组。
风光厂搬走后,旧址建筑大部分闲置废弃,有的被拆掉,整个厂区萧条荒芜。(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