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县城的土“精英”和上海本地弄堂居民的PK

2019-12-09   地产上海

当下中国人对于财富和地位的观念是错位的;我见过不少外地县城的土“精英”们,身家千万,来到上海战战兢兢,吃顿洋餐刀叉不知道怎么摆弄,心虚不已。

也见过不少住弄堂的小市民,自觉高人一等,不是因为做市井小民得意,是因为在上海国际范儿下当市民得意。


但是,国际范儿是面子,生活是里子。只有深刻地理解中国,在土里刨食过,在灶台烧锅炉,在市井里买菜,才知道民生民意。乡土的中国,土老板了解,他留洋的儿子不了解;


土老板卷起裤腿土里刨食、下海捞金,他的富二代小儿子兴许嗤之以鼻,年轻人或许向往的是世界五百强高楼大厦里的小办公桌,虽然论挣钱能力,小的远低于老子,但你挡不住富二代对于“土”的嫌弃和鄙夷。

“土”是常态的,是建立在你了解这个社会,接触到“根”性文化,才越发的觉得“土”的顽固,“土”的不可撼动。


你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人性,不去深入田间地头、市井里弄,想开一家早点店都困难,更别说洋气点的奶茶店、咖啡馆、西餐厅,都是美好的想象,后厨的一系列事情,你可能每想到,当个自在的小老板大部分时间要监控后厨,没赚到钱还轮不到你跑到前台,惬意地喝着咖啡收获客流。


没有国际视野,缺失是宽度不宽,在本地做点小生意,你不了解“土”,很可能一开始就失败。

但很不该的是,土老板打心眼里想要摆脱自己的“土”,他们争先恐后地教育子女要洋气,要国际化,要尊贵。给官家打工或是穿着干净的白衬衫去写字楼办公。


哪怕最后花的还是自己的钱,他们也觉得子女争气。


他们毫不犹豫地抛掉了自己的生意经,改天换地让子女再就业,甚至从根上讲,他们就是自卑的,这种对“土”的自卑心理着实有些不该。


外面都是做给人看的,何必再比较谁的包装纸比较漂亮,反正都是要赚钱,撕开外面,内核都是一团土疙瘩。


转载请后台留言。

地产上海(ID: estatesh)关注最前沿的地产资讯,深度报导上海区域房产动态。旗下拥有多个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新浪微博等全媒体矩阵,并通过专业团队深耕长三角地区,商务合作欢迎留言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