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是一门学问!如果吃药的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发挥,还可能导致危害。以下为大家分享生活中最常见的十大错误服药方法,赶快告诉身边人!
用药错误:随一日三餐服药
药品说明书上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这个意思是每8小时服药一次。而“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如果你刚吃进一堆零食,那此时即使是在饭前,也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餐后半小时内服药。
用药错误: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用药错误: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用药错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药师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用药错误: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
用药错误: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
用药错误: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
用药错误: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也不行?
是的,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用药错误:服药后马上运动
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而发挥作用,期间需要充足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的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用药错误: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