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碗蘸水,成都人你们是不是不吃饭了?

2019-05-09   晒四川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成都人的厨房里,怎么都要再加上一料——蘸水,而这蘸水就是成都人的开门第八件事。

所以在成都人的餐桌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老婆,白菜汤没得味道,给我打个蘸水嘛!”

“奶奶,豆花蘸水不要海椒只要酱油,加点香油,这样好吃,我还可以拌饭……”

成都人有好爱蘸水呢?鸡鸭鱼肉摆得再满,也总是会多上几个小碟小碗,置于其中的则是风采各异的蘸水

涮个火锅,蘸上一蘸;煮个素菜,蘸上一蘸;炖个鸡,蘸上一蘸;煮个肥肠,蘸上一蘸;新鲜的黄瓜,蘸上一蘸……

对此,成都人总是会乐此不疲地说:“我们成都人吃饭,就讲究‘打个蘸水’。”

1

蘸水,美食的灵魂

蘸水是成都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无辣不欢的成都人餐餐少不了蘸水。而任何平平无奇的食材,加上蘸水后则立即被赋予了灵魂

这种看似简单随意但味道十足的个性调味品,无论在颇有派头的宴席上还是在居家过日子的小饭桌上,它的分量都只是一小碟或一小盘,但却有去腥提味、刺激胃口、增强食欲等画龙点睛的作用

腥膻味重的牛羊肉清汤煮后,白切打蘸水吃,即避了腥膻味,又保持鲜嫩甜美,还方便快捷。

鲜活的鱼虾,无论大小,不挑品种,刮鳞、捞腮、开膛、去肚、剪鳍、洗净,水滚鱼熟,随筷夹上一尾,往蘸水里一蘸,放入口中,香甜鲜嫩无比。

烧麦、饺子这样的面食,配上一叠蘸水之后,味道层次更加丰富,吃起来更加香辣有味。

就连平淡无奇的水煮茄子,在加上蘸水之后,也能瞬间让人食欲大开,鲜香醇厚的味道,吃下三碗米饭不是问题。

2

在成都,蘸水的花样有很多

关于蘸水,每个地方甚至每家人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在成都,蘸水的花样有很多,具体调蘸水的材料、口味的选择,要根据吃的食物来。

比如吃羊肉汤必须有青、红海椒段、葱花、香菜,再用原汤打碟,清清爽爽的,既烘托了羊肉本身的膻味,又不至于失去关注。

当然口味重的,再加点豆腐乳,也别有一番滋味。

豆花饭、豆花火锅时,肯定就要油气重的红油蘸水。葱、姜、蒜、花椒,搭配辣椒、花生、芝麻等炒出来的秘制红油调料,色香味都齐了。

因为豆花本身就清淡,配上油气重的蘸水,素豆花也有了几分荤豆花的江湖气。

一般家庭用点酱油加红油海椒,也能让豆花鲜美无比,有特殊爱好的还可以加点野山椒。

火锅蘸碟,也各有千秋。

其实正宗的火锅蘸碟就是简单的蒜泥搭配香油,降温、解辣、提味。

后来,随着人们口味的不断变化,几十种调料随便加了,花生碎、大头菜、芽菜、青红椒...吃的就是个口味的丰富。

吃汤锅这种偏本味的炖汤类,就必须要配菌香酱了。

这种蘸酱虽然没有其他酱香气浓郁,但胜在一个鲜字。酱里的菌菇和藤椒,能最大限度激发食材本来的味道,让原本就鲜味十足的汤锅,更加浓郁香醇。

最近这几年,串串也备受成都人的青睐,其中蘸碟的作用功不可没。

成都人吃串串,一般都用干碟。燥辣的干海椒面和干花生米配上各种串串,在嘴中融化最终爆发,香气绕口,温软流长。

3

蘸水,成都人家乡的味道

在成都,有钱人家吃饭打蘸水,穷人家吃饭也打蘸水

清汤煮的牛羊驴狗鸡鱼肉打蘸水,清水煮的青菜、萝卜、南瓜、小瓜、刀豆、芽豆也要打蘸水

外出打工要带几袋蘸水,外地读书也要带上妈妈做的蘸水……

这个蘸水,不分贵贱地在成都人家的餐桌上出现,带给远在他乡的成都人家乡的味道,伴随着成都人度过每一天!

在家里或上馆子吃饭,不管是鱼鲜、牛羊,还是青菜果蔬,端上来旁边都有一碗蘸水,大概食材太过优秀,做法重在保持本味。

至于调味的权利,就下放给了食客自己。蘸与不蘸,蘸多蘸少,全凭吃饭人的意愿。

每当朋友来成都游玩时,成都人也总会带他们去品尝成都各式各样的蘸水,不论是小吃、火锅、炒菜、汤菜,最终他们都会带着满意而归。

有很多人说,恋上一座城,是因为恋上一个人。我要说,恋上一碗蘸水,你就爱上了整个成都。 因为这一碗蘸水里包含的酸甜苦辣咸,才是成都人生活的全部

#今日问题#

你们家有吃蘸水的习惯吗?

一般是怎么调的?

留言说说你对蘸水的感受啊~

- THE END -

文|酱油,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侵删)

你可能会喜欢

馋死个人的四川早餐图鉴!看完我饿了!

一口气串联成都6大必游景点!这条新开的专线bus目测要火!

点在看越好看